2015-07-01 12:43: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许多人都希望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门诊病人追问中医医师最多的问题也常常是“医生,我到底是哪种体质啊?”我们每个人的体质都禀受于先天,得养于后天,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秉承父母的遗传信息,决定个体在后天的生长过程中要遵循某种既定的内在规律,这种特性在生命过程中不会轻易改变。一个人的基因型是恒定的,而体质的可变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的。生活条件、饮食结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都是影响因素,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医体质学说,经由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深入而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目前医院治未病中心开展的中医体质辨识,即以此规范作为参考标准之一。在未病之前,辨体质类型,通过中医综合调养,如运用中药调补、针刺、气功、按摩和传统健身运动,并配合调摄的独特方法,使体质得以纠正。中医的辨证论治强调了对证型的把握,相对于中医证型来说,体质更稳定也更简化。一方面,体质的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因,是决定疾病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特殊体质的疾病源于特定的体质基础。另一方面,体质决定着证候种类的倾向性,决定证的转归和疾病的预后,体质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对于普通病员而言,了解自己的中医体质即可把握宏观方向,而无须过分纠结于属于何种中医证型。21世纪,新的健康医疗模式需要相应的医学理论,在重视个性化医疗的今天,中医体质学适应了从重视疾病的研究变为重视人体的研究的潮流。展望未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将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并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中医体质学说最终将应用于临床,实现体质易感疾病的预防及个体化诊疗的实施,为患者解除病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