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
大众网记者 孙奉娟 淄博报道
在淄博,有一种爱,始于挽袖献血的赤诚,成于奔赴千里的大义。当命运的齿轮转动,淄博市中心血站职工郭敏香的丈夫王珂,以多年坚持献血的善举为基石,用救人一命的爱心作舟楫,最终成功捐献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亮了重生之路。这不仅仅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一个家庭用专业知识、坚定信念和无私付出,共同写就的关于生命、责任与城市文明的温暖诗篇。
初心如磐,从热血青年到生命种子的“储备者”
王珂的爱心之路,早已融入了日常。他坚持每年两次无偿献血,至今已持续多年。一本本鲜红的献血证,无声地记录着他的热血与担当。“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王珂坦言,“每次想到自己的血能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心里就觉得很踏实。”在妻子郭敏香——这位淄博市中心血站“业内人士”的耳濡目染下,他比普通人更深刻地理解血液的珍贵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挽救生命的重大意义。
正是这份深刻的认知,让他在2021年于淄川工作时,在咨询妻子后,毅然决然地留下了血样,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当时工作人员说,配型成功的概率像中彩票一样低。”王珂回忆道,“但我心想,虽然配型成功的几率很低,但我也要去试试。希望也总需要有人去播种。多一个人加入,患者就多一分希望。”这颗名为“希望”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埋下,静待生命的召唤。
“报名时,他承诺要坚持,决不反悔。”郭敏香说,因为他知道,给人希望后,就不能让人再失望,这可是“生”的希望啊。
为爱准备,一场基于信任与专业的生命接力
当身边有朋友成功捐献后,王珂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可能是两个有缘人之间冥冥注定的缘分,觉得自己距离捐献的日子也不会遥远。“他突然和我说,他觉得自己好像很快也能配型成功,可能是凭着直觉,也是一种期待。”郭敏香回忆道。这份期待,源于他对承诺的看重和对救人的渴望。今年7月22日,他接到了红十字会的通知:配型成功。距离他2021年7月22日加入骨髓库整整四年。
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这次生命的馈赠,王珂开始有意识地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规律锻炼,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可能到来的召唤。与其他捐献者不同的是,王珂拥有一个“专业后援团”。妻子郭敏香利用专业知识,提前为他详细讲解了捐献的全流程,从动员剂注射的原理到采集过程中的细微感受,都进行了科学的说明,将抽象的未知变成了具体的了解,彻底打消了他可能存在的顾虑。“整个过程听起来非常科学、安全,我心里特别有底。”王珂说。
这份来自家庭的专业支持和充分信任,成为他成功捐献的最大底气。
为爱续航,282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承载的城市温度
9月18日,王珂去往济南捐献。捐献前的动员剂注射,带来类似感冒的腰酸感,这是造血干细胞被“动员”到外周血的正常反应。郭敏香在兼顾照顾孩子、工作的同时,每天与王珂视频通话,用她的专业知识耐心解释,极大地缓解了王珂的不安。“她是我最坚实的后盾。”王珂感慨,“有她在,我心里特别有底。”
9月23日,采集当天,气氛温暖而庄严。血液通过导管缓缓流出,在分离机中循环,萃取出富含造血干细胞的悬液,其余的血液成分又安全回输到他的体内。历经四个小时,282毫升满载着生命希望的“种子”被成功采集。这袋珍贵的干细胞悬液被立刻放入专用的冷链运输箱,由志愿者第一时间送往患者处。“希望这袋‘生命的种子’能在他体内茁壮成长,希望他能早日康复,享受平静踏实的生活。”王珂的祝福简单而真挚。
“爸爸,当我满18周岁时,我也去报名。”他的义举,不仅延续了一个生命的长度,也成为了孩子的骄傲,更丈出了一座城市文明的温度,生动诠释了“美德淄博”的大爱精神。
初审编辑:孙莹
责任编辑: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