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奉娟
大众网记者 孙奉娟 通讯员 蒲金玉 淄博报道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将青春期(12-18岁)定义为一个人形成同一性的关键期。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为了获得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整合自我知觉的许多不同方面,使其成为一致的自我感。所以,同一性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成果。同时,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必然要面对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来访者渝昕(化名),是一个15岁的中学生,翩翩少年,却性格内向,有点畏畏缩缩的样子。渝昕说他从小父母管教比较严厉,在学业上,除了学校老师的要求,在家里从学什么到怎么学,都是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很少能按照他的想法行事,潜移默化地渝昕变成了一个自己做不了自己主的孩子。近半年来让他感到困扰的是,他自己的身体经常不被自己的意识所控制,脑子里会有几个声音在对抗,在抢夺身体的支配权。
渝昕说他脑子里好像有三个他,感觉自己除了有一个主意识外,还出现了三个副意识:有一个意识说“你已经足够好了,顺其自然就行”,这个副意识是通过一个比较成熟、沉稳的声音来表达的;第二个副意识说“你还不够好,你还可以更好”,这个声音像是年龄比较老的人发出的;第三个副意识出现时发出“你就是个废物,你去死吧”,这个声音阴阳怪气;其中第三个副意识是近期才出现的,当咨询师问“这个声音让你想起谁?”时,渝昕怯怯地说“化学老师那样说过自己”;渝昕说这三个副意识会经常和自己的主意识对抗并获胜,去主导自己身体的行为;渝昕说主意识是在他和别人正常对话时的意识,副意识则常在自己思考问题或别人夸他、骂他时出现。比如当他一门功课考试成绩比较理想,自己还算满意的瞬间,脑子里出现“你已经足够好了,顺其自然就行”的声音,马上就会跳出一个对抗的声音“你还不够好,你还应该更好”;在一对一的辅导老师给他讲了一个题目后,如果他还不明白,老师会拿他跟别人比、批评他不如别人,这时就会出现一个贬低的声音“你就是个废物,你怎么不去死”。
渝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试图进行自我投入和自我探索,但他的人生选择常常由权威性的父母做出,他没有机会经历自我探索,或者说他似乎就没有自我,可以说渝昕处在同一性危机中。
那么,怎样才能让青少年顺利完成自我同一性这一议题呢?认知发展水平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那些对形式运算思维掌握牢固并且以复杂和抽象的方式思考的青少年比那些认知不那么成熟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提出和解决同一性问题。与父母关系的远近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青少年同一性的建立,无条件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教养环境无疑更有助于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和同伴群体的相处以及友谊的建立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鼓励并创造条件发展青少年和谐稳定的同伴关系很有必要。学校、社会以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同样会对同一性的建立以及发展产生影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