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出口加工园区,曾是青岛市城阳区经济发展的写照。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城阳抓住对外开放前沿、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的机遇,利用众多闲置厂房、机器和工人,加工出口贸易搞得红红火火,最高时,全区有5000多家外贸企业。
出口强区的帽子,城阳戴起来名符其实。到上世纪90年代末,城阳一个区的出口额超过西部三个地级市总量,名噪一时。
然而时至今日,好景不再,转型压力步步逼近:随着成本上涨、国际需求降低,低成本加工出口的好日子到了头。以区内的青岛恒裕地毯公司为例,近几年羊毛、化纤、人造丝等原料价格上涨使成本提高了15%左右,再加上人工成本翻番、人民币汇率变动,公司出口利润减了一大半,只能苦苦支撑。像恒裕一样,依靠二手订单存货的外贸服装加工厂大量倒闭。
最强的“拳头”受到重创,城阳是否一蹶不振了呢?恰恰相反。城阳区经济这几年始终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910亿元,同比增长了12%,一直是青岛发展势头最好的区县之一。
城阳有针对性地实施顶层设计,通过实施园区转型,推进产业全面升级。还是园区,但内容却不一样了。
作为重新打造制造业优势的样本,动车小镇是精彩一例。
城阳棘洪滩街道,聚集了南车股份、庞巴迪、南车有限等高速列车龙头企业和80余家配套企业,年产值过400亿元。虽然企业扎堆,但配套不完善,产业水平不高,没有体现出动车经济应有的“高速”。为此,城阳探索“产城联动、镇园一体”的发展模式,撤并街道原有青大、锦绣、金岭三个工业园,规划建设占地70平方公里的动车小镇,把整个街道都“装”进“园子”里。新“园子”有产业核心区、产业配套区、商务区、生活配套区等7大功能区,可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产业配套、智力支持、商贸服务和生活配套。看似简单的调整,实际上却推进了整个产业的集约化,整体的集群效应得以发挥:青岛金江源工业装备公司,先前只是家十几个人的五金加工厂,现在成了动车配套企业,升级步伐迅速加快:上亿元的数控加工设备买来了,填补国内空白、每年可增加2亿元销售收入的数控设备变速器造出来了……目前,动车小镇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很快将形成城阳第一条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链。
如果说,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城阳来说还算顺理成章的话,那果断把园区的发展重心转到服务业,更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具体说,城阳推动园区“变脸”,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厂房到总部的转变上,把园区从制造业中心转到总部扎堆上。
其实,从第一感觉上看,青岛发展总部,也应该是市南、崂山等核心区,作为市郊的城阳,多数人不会去想。但城阳却不这样自缚手脚。他们认为,相对于核心区的寸土寸金和高昂的商务成本,城阳在土地、交通、宜居等方面后发优势明显,只要抓住这些比较优势,在全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中,城阳完全有能力分一杯羹。
城阳街道原有个城东工业园,金融危机以来,一批企业倒闭,腾出了大量空地。城阳看准这块地方的潜力,迁出小企业,规划总部经济产业园。结果一炮打响:园区还未建成,就吸引来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天安数码城项目。目前开放仅4个月,已有200余家企业总部签订进驻协议,全部建成后可进驻创新型科技企业1500家,年实现税收10亿元。
短短几年,总部园区在城阳蔚为大观:35个项目,总投资428亿元,几个大的总部项目签约率均达到80%以上。未来5年内,城阳区的总部经济将集聚企业5000余家。在总部经济带动下,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62%以上,这意味着以加工贸易著称的城阳,将彻底“变脸”。
总部经济勃兴,使城阳获得了新的区域竞争力。当下,各地项目竞争白热化,而城阳仅凭几大总部园区带动,就连续4年年储备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城阳开工、竣工项目总数均居青岛市第一位。
园区“变脸”,令人深思:一个区域的发展形势和发展优势,随时都在变化,进退之间,取决于对发展规律和产业升级的准确预判和精到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理念的不断优化,才是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