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第七个“中国城市无车日”,颇为吊诡的是,昨天我省多地出现雾霾天。济南、聊城、菏泽等地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达到重度污染。而据专家表示,目前济南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多为PM2.5,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多是主要原因。
一边是志愿者在街头呼吁“绿色出行”,一边是高峰时段马路成为停车场。昨天,济南多个部门发出少开一天车的倡议,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带头选择坐班车,但很多市民仍选择驾车出行,一些受访市民明确表示不知“无车日”为何物。
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的“无车日”遭遇漠视,显然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宣传不力,更主要的原因是,“无车日”实行七年来,始终未能解决市民不开车后怎么出行的难题。毕竟,在出行刚需的情况下,如果公共交通不够给力,即便环保意识再强的人,也很难对“无车日”保持广泛而长期的参与热情。
本报官方微博的调查说明了这种困境,有70%的网友认为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重要原因,但在有车一族中,41.67%的网友认为“公交车少、不方便”,另外有27.78%的网友认为“公交车也堵车,会耽误上班时间”。
昨天,济南4400多辆公交车全部出动并加密班次。不过,济南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仅为29.69%,距离“公交都市”40%的目标值尚有较大差距。
与私家车相比,公交车环保、省钱,3辆公交车就能替代135辆小车,在不同交通工具的博弈中,理应处在有利位置,之所以不受重视,与公共交通投入的长期欠账不无关系。比如公交场站布局不完善,一些新建小区成为公交抵达不到的“孤岛”;由于公交站与办公地点、居民小区没有衔接交通工具,最后一公里成为出行难题;公交、自行车路权得不到保障,公交准点率大打折扣,自行车道长期被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诸如定制公交、公共自行车、公交专用道等呼声已经持续多年,省内外也有一些城市开始试点。
冀望通过一两个“无车日”改变市民出行习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并不现实。要想真正实现“绿色出行”,有赖于对公共交通长期的投入。比如,“无车日”当天的公交加密车次、延时运行常态化、制度化;公交车坚持普惠于民,而不是一边鼓励公交出行,一边伺机抬高票价人为制造门槛。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