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对赣南原中央苏区油茶等扶贫产业作出重要指示。一年来,油茶产业发展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调研,他将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带上了今年两会。
“发展油茶产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一定要加大扶持力度。”一见到《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阎钢军就谈起了他最关心的话题。
当前,我国近70%的食用油需要从美国等国家进口,食用油供给安全隐患巨大。“维护粮油安全是国家战略。粮食要实现自给自足,食用油同样不能形成对外依赖。”阎钢军说,油茶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如果深挖潜力,将在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降低我国对国际市场食用油的依赖程度。
“同时,油茶还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据阎钢军介绍,截至2014年年底,江西省重点扶持攻坚特困县有38个,贫困村3400个,贫困人口276万人,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而油茶在江西山区种植历史悠久,各地均有分布,是山区特别是赣南原中央苏区最具特色的经济林资源。
“油茶具有经济效益高、收益长的特点,符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策略。”阎钢军说,油茶产业链的前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整地、造林到后期抚育、采摘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山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机会。且油茶一次栽种后收益期可达70年,进入盛果期后,高产油茶每亩可收获35公斤左右的毛油,按照现在市场价格每公斤20元计算,每亩可收入近3000元。
种植油茶收益前景如此广阔,本应受到山区林农的欢迎。然而,阎钢军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在推广种植中出现了林农种植意愿较低、推广速度放缓等问题。原因何在?
“初种成本较高是影响林农种植油茶积极性的最大原因。”阎钢军告诉记者,油茶从栽种到投产需要6年,而进入盛产期则需要8年以上。投产的前6年林农没有收益,每亩投入却接近2500元,让一般林农尤其是贫困户难以承受。
阎钢军说,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政策,对油茶种植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依据不同项目标准,国家每亩补助标准仅为200-300元,且各项目资金不能叠加,这种“撒胡椒面”的投入带动效果差,无法有效激发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由于种植油茶收益期长,部分地方采取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林农的初种投入问题。然而,过高的贷款利息又让前6年没有收益的林农却步。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加强政策扶持。”阎钢军建议,提高油茶新造林补助标准,将标准提高到每亩600元,并在投产前的第2-6年每年安排每亩100元的抚育管护费用,使总投资达到每亩1100元。同时,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贷款贴息规模,将贴息期设定为8年,进一步减轻林农压力,激发油茶产业发展活力。
根据《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全省要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370万亩(含更新改造170万亩),改造低产林830万亩,实现油茶林总面积超过1500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700万亩。“这还仅是江西的规划,如果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油茶发展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阎钢军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