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贻谟

2014-09-10 09:02: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陈贻谟

  陈贻谟,1933年出生在山东淄博著名的陶瓷世家,祖父陈希龄、父亲陈怀慈都是著名的陶瓷艺人。陈希龄于清代光绪年间任职山东省劝业道博山陶瓷工艺传习所,是宋代名瓷茶叶末釉----鳝鱼黄釉的恢复者和鳝鱼青釉的开拓者。陈怀慈是新中国山东省陶瓷行业第一位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师称号的著名陶瓷艺人,长于器皿、动物雕塑的创作。陈贻谟自幼随父陈怀慈学艺,于1958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受著名艺术家张京钴、雷圭元嫡传。先后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历任全国陶瓷创新评委会终审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工作中担任原博山陶瓷厂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实验室主任、艺术总监。并与2005年获评 “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陈贻谟从事陶瓷艺术工作60余年,创作艺术作品400余件(套),获省级以上奖励108项,其中《浮雕龙盘》、《黄鹂水底》、《浑天瓶》、《火神杯》获全国陶瓷创新评比大奖,12件作品被选为国家礼品瓷,15件作品被省级和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浮雕龙盘》被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定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珍品,《世纪杯》、《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贾思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将陈贻谟事迹及其作品摄制成影片《祖国陶瓷新秀》。其创作思路开阔,题材多样,从人物、动物、日用器皿到现代陶艺,门类齐全,风格简雅,作品大气浑厚,形神兼备,具有民族神韵和时代气息。1990年恢复研制龙山文化黑陶艺术,撰写的四篇文章分别发表于《中国工艺美术》等专业杂志。几百件作品先后在美国、日本、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展出,并多次到日本、泰国等地进行交流,受到国际陶瓷艺术界的关注。

  陈贻谟博学多艺,对传统历史、地域人文文化探究颇深,通晓齐文化、蒲学,熟悉淄博当地窑陶性,作品以陶瓷雕塑见长,是一位多产的工艺美术家。在众多的陶艺创作题材上,更多的选择是表现文化历史名人的作品,如《孔子》、《李时珍》、《屈原》、《贾思勰》、《蒲松龄》、《宋庆龄》等,题材寓意深刻,造型凝练,或以朴雅无暇的白瓷、或以沉静浑厚的黑陶材质,烘托出了华夏人文文化的中国气派,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上世纪80年代,他结合山东花秞材质肌理,塑造了大量表现动物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作《猛虎》、《双鸵鸟》、《斑马》等造型与釉色的完美融合,是陶瓷艺术语言的典型再现。兔毫釉《浮雕龙盘》专为外交部作为国礼而创作国庆50周年之际入选中国工艺美术馆,定为一级珍品典藏。上世纪60年代深受北方群众喜爱的《八棱壶》是他在原博山陶瓷厂任实验室主任时的处女作;同时设计的《竹节盖杯》,由周恩来总理赠送索马里国家元首。上世纪80年代在组织设计生产新北京饭店用瓷和日式餐具的基础上,于建国35周年大庆前利用硅苑科技首创的高石英新材质,设计并完成生产中南海国家礼宾用词《紫光瓷》的光荣使命。而后已然退休的陈贻谟大师,离任不离岗,一马当先又挑起了共和国50周年大庆----钓鱼台国宾馆《中华龙国宴用瓷》的重任。《中华龙》的设计造型端庄、雍容华贵。硅苑陶瓷也因此被称为“第三代国瓷”并与2005被评为中国名牌。

  陈贻谟是一位有突出艺术成就的陶瓷艺术家。他经历了淄博乃至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兴衰,在艺术上不断超越自我,表现出了极强的创造力和开拓意识,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中华龙(中南海、中央军委、钓鱼台国宾馆用瓷)

  中华龙国宴用瓷是以中华吉祥动物龙为创意,采用高石英瓷质及釉中彩工艺,造型追求饱满端庄。

  装饰上采用中华民族龙文化的精髓和陶瓷文化相结合,整体效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浮雕龙盘(兔毫釉 1980年 荣获全国陶瓷行业创新评比一等奖)

  作品利用名贵兔毫釉在高温烧成中产生的特殊窑变效果,流光溢彩中飞龙戏珠,质朴典雅,达到了以形取神、人工天成之美感。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衡(黑陶 350*280mm 1992年 荣获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大奖

  在日本名古屋长期展出,陶艺《衡》,以宇宙中星球的运转现象为创意,以质朴美感表现事物发展中求平衡的客观规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盈盈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