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援英雄集体”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

2014-05-08 11:12:00    作者:   来源:吉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在我省公安消防队伍里,有这样一支英雄群体,“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险必抢、一切为民”是他们的永恒理念;勇挑重担、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赴汤蹈火是他们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写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他们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貌。这支英雄群体就是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

  按照国务院要求,经公安部批准,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于1997年11月正式成立,下辖两个中队,现有官兵108人,平均年龄25.6岁。特勤大队组建12年来,共参加灭火救援战斗7600余起,抢救遇险群众1300余人,保护国家和群众财产价值数亿元,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在险恶的火场和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舍生忘死、赴汤蹈火、冲锋在前,忠实履行神圣职责。

  扑救火灾特别是特殊和较大火灾,是消防特勤大队的首要职责。险象环生的火场就是战场,特勤大队官兵经常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每当险情出现,他们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投入战斗。

  扑灭油气火灾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极其危险。2003年9月12日,长春市净月潭福利化工厂一油槽车,在给油罐输油时因产生静电管线烧焦,在满地是油的情况下火势迅速蔓延到周围几个油罐,浓烟在10公里外清晰可见,火焰蹿起十几米高,燃烧温度达1200多度。特勤大队官兵们用泡沫灭火剂一次次把火势压下去,疯狂的火魔又一次次卷土重来。这时罐体出现剧烈抖动,发出“吱吱”的响声。如果不能尽快降温、堵住泄漏点,随时可能引发爆炸。战士丁先闯、吕万利顶着高温,冒着生命危险,果断冲到距离油罐7米左右的地方,用水枪喷射冷却;班长焦德峰、宁贵平冲进火海封堵泄漏点。炽热的火焰、烘烤的巨痛,水枪强大水流打在身上带来的刺痛交织在一起,但官兵们全然不顾。由于泄漏口面积大,加上火焰温度高,经过两次封堵才堵住泄漏点,控制住火势。一场一触即发的大爆炸平息了,而官兵们有的手臂被烤红,有的头发和眉毛被烧焦,有的脸部被大面积灼伤。但他们的脸上却是胜利的喜悦。

  懂得消防常识的人都知道,地面火灾相对容易解决,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很大。2006年4月6日晚上7点多,长春市仙台大街一处地下电缆隧道发生火灾,隧道西侧井口浓烟喷涌而出,情况十分危急。特勤大队官兵们经过仔细勘察后,立即成立灭火突击队,中队长秦俊龙带领几名战士从东侧井口进入。隧道内作业环境极其恶劣。战士们冒着滚滚浓烟摸索前行约100多米,终于发现了着火点,4名官兵轮番用水枪喷射,强攻近战,阻截火势。此时四周的墙体被烤得通红,热气升腾,整个隧道就像一个大蒸笼,灼人的热浪一阵阵扑面而来,溅到隧道顶部的水滴在脖子上,马上烫起水泡。隧道里的水越积越多,低洼处已经没过了战斗靴,热水烫得战士们钻心般地疼痛。战士们用水枪往靴子里喷水降温,一步一步前行,一点一点灭火。经过足足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把大火扑灭。当他们从井口爬上来的时候,浑身冒着热气,脸被烤得通红,腿上、脚上都是水泡。特勤大队大队长宋晓辉感慨地对记者说,“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水深火热’、艰苦卓绝。”

  扑救火灾靠的不仅仅是勇猛和无畏,更重要的是科学部署。指战员要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情况,作出准确判断,果断采取科学有效的扑救措施。2004年6月3日,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兰家村的长春东营新型燃料厂储罐发生爆炸。特勤大队接警后,火速奔赴事故地点。现场的一辆向罐内输油的槽车正在猛烈燃烧,与之相邻储罐的安全阀已经出现明火,情况万分危急。大队指挥员立即科学划分5个阵地和小组,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有专门负责对油罐进行喷水冷却的,有专门负责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护的,有专门负责起吊油罐的,有专门负责堵漏的,还有专门供水的。由于对情况掌握判断准确,分工缜密合理,仅用2个多小时就赢得了战斗胜利。

  扑灭汉斯国际啤酒城大火,被消防专业人士称为经典战役。2008年9月7日上午11时30分许,位于长春市大经路与西四道街交会处的汉斯国际啤酒城发生大火,楼内有大量人员被困。特勤大队第一时间投入灭火战斗。汉斯国际啤酒城主楼为5层,有洗浴部、演艺大厅、厨房、餐饮包房等,内部设施复杂,可燃物较多,给灭火和救人带来困难。在浓烟烈焰中,官兵们首先将300多名被困人员成功疏散出火场。大队官兵一边从外围利用高喷车进行灭火,一边组织官兵深入到火场内部堵截火势。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聚集在火场内,温度瞬间达到近百度,强大的水流打在楼板上顿时变成了水蒸气,官兵们与火魔展开了生死战。经过6个多小时的生死鏖战,大火被成功扑灭,无一名群众在火灾中伤亡。在这次火灾扑救中,大队有3名官兵因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特勤二中队中队长杨洪飞从战斗开始一直坚持到最后,用掉了11部空气呼吸器。公安部消防局一位负责人说,这样的大火和复杂的火场,300余被困群众无一在火灾中伤亡,只有特别训练有素、英勇善战的消防部队,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高危险、高难度的抢险救援战斗中,官兵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惧艰险、勇往直前,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英雄壮歌

  消防特勤大队不仅担负灭火任务,还承担着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群众遇险事件等高危险、高难度的救援工作。每当险情出现,官兵们都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惧艰险、义无反顾地去履行神圣使命。

  水下救援是特勤大队的一项重要工作。2001年2月,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二次供水水泵掉入17米深水底,若不及时打捞,长春市的大部分企业将停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也无法得到保障。长春的2月,正值寒冷的冬季,当时气温达-26℃。特勤大队接到任务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时任中队长的张华南身负75公斤重的潜水服,5次往返于岸上水下,在冰冷的水底奋战了1个多小时,最后在官兵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水泵成功打捞出水。这次及时成功的打捞,为长春市政府节约资金上百万元。

  走进特勤大队,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眼前的雕塑所吸引:三名战士在洪水中用力推着橡皮艇,一位妇女一手抱着孩子坐在皮艇中,一手紧紧抓住一名战士的衣襟。这是在一次抢险救援中记者拍下的镜头,特勤大队将这个精彩瞬间做成了雕塑,意在提醒每个特勤官兵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2005年7月14日,一阵暴风骤雨过后,在长春大街与亚泰大街交会处,三辆公交车和一辆客运班车在齐腰深的积水中熄火,200多名乘客被困车中。危急关头,特勤大队水上救援队利用冲锋舟、橡皮艇,采取背、抬、抱等形式奋力展开营救,历经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被困群众全部脱离险境。

  处置煤气外泄事故有危险,而事故发生在人流如潮的闹市更是极度危险。2002年7月22日,长春市红旗街地下商场扩建工程因塌方导致煤气管道断裂,大量煤气外泄。事故现场情况十分复杂,用火、用电量大,煤气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特勤官兵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成立事故处置指挥部,组成疏散组、侦检组和处置小组投入战斗。最困难的是堵漏环节,煤气泄漏处不停地发出嗞嗞的响声,但战士们顾不得这些,冒着随时有可能爆炸的危险,在高压水枪掩护下,深入到煤气管道断裂处实施堵漏。1分钟、2分钟、3分钟……每一分都觉得那么漫长。随着中队长李润全做出的“OK”手势,人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泄漏最严重的地方堵漏成功。煤气公司和自来水公司人员陆续赶到现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晚上11点30分终于彻底排除险情。这次煤气泄漏事故是长春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事故现场又位于闹市区,没有发生爆炸和人员伤亡,充分展示了特勤大队官兵英勇善战的风采。

  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最危急的时刻,就有特勤大队官兵的身影。2007年1月29日,寒风刺骨,一位欲轻生妇女爬到80米高的烟囱顶上。特勤大队一中队孙军和李正卫接到救援任务后,冒着5级大风和-16℃的严寒,徒手向上攀登。烟囱的部分阶梯已经锈蚀,有的已经松动,还结着厚厚一层冰。在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减轻攀爬时的负重,最大限度地为欲轻生妇女争取生的希望,他们毅然脱掉棉战斗服。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攀登,终于接近欲轻生妇女。在烟囱顶部狭小的空间里,孙军把妇女和自己绑在一起,李正卫负责保护,三个人一点一点地向下挪,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欲轻生妇女紧紧地连在一起。当他们带着欲轻生妇女成功返回地面时,整个现场沸腾了,围观的群众簇拥着两位勇士,争抢着和他们合影,像欢迎凯旋的英雄,久久不肯离去。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消防特勤大队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派遣21名特勤官兵紧急出征,奔赴北川县九黄山风景区参加抢险救援战斗。在救援72小时的黄金期,参战官兵冒着随时发生余震造成山体滑坡、山石滚落的危险,经过两天两夜艰苦奋战,成功营救出桂溪乡永城村350余名被困群众,连夜疏散116名老弱病残人员和妇女儿童。特勤大队一中队代理副中队长刘亮、姜永按照指挥部的要求,仅仅借助一根安全绳,攀爬到海拔1000多米高的九黄山风景区悬崖峭壁上搜救被困游客。由于山体滑坡游客已经死亡,两人克服重重困难将6具遇难人员遗体搬运下山,交给当地民政部门。他们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援,被火线指挥部报请二等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