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100个淄博⑤ | 周村区:鲁商发源地

2024-04-15 18:0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许炳棋

  编者按:

  三千年泱泱齐风,八百载海内名都。如果说你对淄博最初的印象源自烧烤和人情味儿,那么穿过历史的画卷,你将会更加了解这座低调又惊艳的城市,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与厚重。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市文明办、淄博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推出《文明的脚步——你不知道的100个淄博》专栏,带你一起领略文明淄博的魅力。

你不知道的100个淄博⑤ | 周村区:鲁商发源地

  与徽商、晋商、浙商、闽商并称为五大商帮的鲁商源起何方?

  2010年9月,中国商业史学会向周村授予“中国鲁商发源周村”牌匾,正式确认周村为鲁商发源地。

  周村是鲁中重要商埠,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商贸市镇,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等美誉,是中国北方唯一现存的商业城市旧址,对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的商业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汉唐以前,周村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明天启三年(1623),周村开始设有羊毛、皮革、棉花等商店,其他商品交易也日渐增多,至明末成为“商贾辐辏之处”。清初,李化熙用前明军饷和个人积蓄代完市税,使周村成为国内第一个“免税区”。此后,其子孙七代相继代税,各地商贾纷至沓来。

  清乾隆年间,周村被御赐为“天下第一村”。嘉庆年间,周村成为“百货丛积,商旅四达”的“巨镇”。同时,外地巨资商人在周村设店者日益增多,清代中叶章丘孟氏家族先后在此开设了谦祥益、万福祥、泉祥、阜祥、瑞林祥、元祥、春和祥、鸿祥等八大商号,经营杂货、茶叶、布匹、绸缎等商品。当地商人兴办钱庄、银号80余家,加上山西商人在周村开设的10余家票庄,便利了本镇和外地商号货款的汇兑。

  据《周村重修兴隆桥碑记》载,当时“周村烟火鳞次,泉贝充牣,居人名为旱码头……以其不通水路,无巨舰飞帆破浪翻风之概,故别之曰旱码头……”当时蒙阴、沂水、新泰、莱芜、临朐、安丘等县的蚕丝、鲜茧,齐东、博兴等县的棉花,博山的陶瓷、琉璃,章丘的土布、铁制品,沾化、利津、惠民等县的粮食等都源源不断地运往周村销售。

  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因交通发达、工贸俱兴,周村和济南、潍县同时被清政府开辟为商埠,周村成为山东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此时,周村有商铺近2000家,“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有“金周村”“旱码头”的美誉。后来,周村商埠受战乱、吏治腐败和商路转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商业衰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村工商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周村重新繁荣兴盛起来。1985年,周村区委、区政府决定发挥周村传统商业的优势,重新修复大街、丝市街,建设东门商业街和观山商场,总称“三街一场”。大街、丝市街房舍一律青砖白灰勾缝,门窗多用墨绿油漆刷新,配以各色彩绘,古色古香,颇富韵味。如今,历尽风雨沧桑的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已成为独具风格的古商城。


初审编辑:田泽文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