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与博山区签订合作协议

2020-05-17 20:25: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亓超
  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5月17日讯(记者 亓超 通讯员 孙晨)5月17日,在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山东博物馆与博山区签订合作协议。今后,山东博物馆将发挥其在社会宣传教育、文旅宣传交流、文物保护展示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为博山区文化旅游资源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实现山东博物馆与博山区文化旅游资源社会共享。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山东博物馆副馆长杨波、山东博物馆副馆长卢朝辉、区政协主席刘承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成文、博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高健、区政府副区长李林、区政协副主席张新清、博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夏艳华,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签约仪式。
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致辞
  郑同修在致辞中表示,由山东博物馆和博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琉光溢彩——博山琉璃文化展》,自2019年9月开展以来,截至目前累计接待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次展览不仅仅是博山琉璃文化的全面展示,也是山东博物馆与地方政府进行友好合作的一次尝试。他充分肯定了博山琉璃在全国的代表性地位,他说山东博物馆利用在全国范围内较有影响力的文化知识殿堂作为平台,来展示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文化在省博历史上微乎极少,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山东博物馆希望能够为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区域提供展示的平台。博山琉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近现代工艺文化的载体,如何古为今用、让传统技艺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作用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他代表山东博物馆欢迎与博山区人民政府开展广泛而长久的合作,愿为博山经济社会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同时感谢三位琉璃艺术大师向山东博物馆捐赠作品,山东博物馆将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展览。
博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高健致辞
  高健在致辞中代表博山区人民政府就博山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山东博物馆关心支持博山文化旅游工作表示感谢。他说,博山是一座为琉璃而生的城市,素有“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的美誉,在山东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琉光溢彩——博山琉璃文化展》自2019年国庆前夕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山东博物馆为弘扬发展博山陶琉文化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博山琉璃文化的品牌知名度。本次合作协议的签订,是山东博物馆与地方政府“结对子”交流合作的尝试,充分发挥了国有博物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博山区将抓住这次合作机会,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宣传好博山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博山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在文旅融合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实现更大跨越。
山东博物馆副馆长杨波与区政府副区长李林签订合作协议
徐月柱向山东省博物馆捐赠作品
孙凤军向山东省博物馆捐赠作品
孙云毅向山东省博物馆捐赠作品
  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徐月柱、孙凤军、孙云毅向山东博物馆捐赠了作品,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代表山东博物馆接受捐赠,并向他们颁发了捐赠证书。
  山东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学术研究、宣传推广、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广泛开展各类交流与合作。签约仪式前,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琉光溢彩——博山琉璃文化展》。
  琉光溢彩——博山琉璃文化展



  《琉光溢彩——博山琉璃文化展》,共展出自元代以来博山琉璃最有代表性的器物400余件,梳理了博山琉璃文化的发展脉络,介绍了琉璃品种的技艺特征和艺术特点,展示了博山琉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的技艺创新,更拓展了传统琉璃文化对当代艺术现代性研究的认识。
  徐月柱简介
  徐月柱,山东博山人,首届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山东轻工协会行业首席技师。出身琉璃世家,自幼爱好美术。1980年,开始从事琉璃工艺品制作,先后师从孔繁怡、刘持山等著名琉璃制作艺术大师,深得手工吹制琉璃技艺的真传。从业30余年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苦心钻研吹制琉璃艺术之技法,深入探索吹制琉璃制作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琉璃制作技艺和琉璃艺术创作风格,成绩斐然。作品在国内各大收藏平台以及大型国际展览会倍受收藏家以及爱好者青睐,并被法国卢浮宫展览收藏。
  琉璃热成型作品《荷塘月色》。本作品创作于2009年。由玻璃艺术大师徐月柱与其十一位徒弟协作完成。是目前琉璃热成型作品当中,涵盖工艺最全面,体量最大,对工匠技艺要求极高的一件作品。
  孙凤军简介
  孙凤军,山东博山人,中国轻工“大国工匠”、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中国琉璃“葡萄孙”、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博山区陶瓷琉璃行业拔尖人才、博山大工匠、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特聘教授。
  琉璃挂霜葡萄《岁岁平安》。作品是以传统的博山琉璃灯工工艺,根据博山琉璃的原材料料性,专门调配的琉璃料条为主要材料,将氧气和液化气送入特制的喷灯后用喷灯喷射火焰给琉璃料条加热软化的琉璃,利用琉璃的热塑性和热熔性特点,通过外力和内腔吹气,根据葡萄颗粒的形状吹成球形或椭圆形。为了使其更加形象逼真,孙凤军不断尝试用琉璃经过精心加工成可以展现出葡萄表面的那层“白霜”,每粒葡萄与这层“白霜”是一次成型,然后再将每一颗葡萄粒热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串完整的葡萄。再配以琉璃制作的叶、枝干、藤蔓,整串葡萄的外形有错落,有变化,有密集,也有松散使其达到逼真的效果。
  孙云毅简介
  孙云毅,山东博山人,2017年全国最美职工,首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第十三届全国技术能手,第二届中国玻璃·琉璃艺术大师,2016年十大匠心山东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内画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首席技师,第三届齐鲁文化之星,2017淄博金牌工匠,2017振兴淄博劳动奖章,2017博山大工匠,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鼻烟壶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名贵料器鸡油黄·鸡肝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首届博山区陶瓷琉璃行业拔尖人才,国家发明专利(一种鸡油黄琉璃的生产方法及玻璃以及基于此玻璃的浮雕加工工艺)发明人。
  鸡油黄琉璃镌刻瓶《禅意》。鸡油黄琉璃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明初兴起,盛产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时称御黄,为皇宫专用贡品。鸡油黄琉璃色泽呈正黄色,光泽晶莹,温润凝重,抛光后似被酥油浸润,滟滟欲滴。“鸡油黄”琉璃自创世以来,因其配料昂贵与讲究,制作工艺复杂,上乘的精品极为难得,因而有“十缸九不成”之说,且危险性大。塑形之时,随料的流动走向,吹制而成。待冷却过后,料色由红变黄,晶莹剔透。又精心设计、雕刻上蝉的图案,诗人常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寓意品性高洁。借谐音取名禅意,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出自(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唐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