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孙奉娟
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2月26日讯(记者 孙奉娟 通讯员 刘晓清)刚到黄冈时,市长满怀深情地感谢;
在宾馆,每一个服务人员的真挚道谢;
每次上下班,司机师傅非常郑重地说:“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才是。”
查房时,患者不断重复:“谢谢大夫,谢谢你们山东人。”
与家属交流时,电话另一头的千恩万谢……
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淄博市中心医院宋玮玮在日记中写道,到黄冈以后,她听到最多的就是“感谢”。
时间:2月26日
地点: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记录者:宋玮玮
连续鏖战了一个月,没有休息一天,从昨天开始,我们全队140多人来到大别山三里畈温泉养生酒店,进行全员休整。
前天在上夜班的路上,我就听到了这个消息。我当时脑海里浮现出了很多画面,其中一幅就是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大踏步后退,是为了以后大踏步前进。这次我们的休整也是为了尽快恢复战斗力,更好地回到抗疫战场,决战病毒,争取最后的胜利。
可能是昨天下夜班的缘故,昨晚早早睡下,今天精神了很多。我本来打算,今天晚上再好好睡一晚,恢复一下精力和体力,可是却失眠了。今天凌晨3点,我写下这段文字之前,心里在问,我到底是怎么了?
我脑海中一直在回放这一个月来经历的那些画面:大年初一驰援黄冈;来到黄冈之后的防护培训;改造病房;开病房第一天打头阵值班;第一晚收了六个危重病人;第一个气管插管病人;第一次深静脉放置;第一个气胸病人;第一个转出的病人;第一个去世的患者……
这一幕幕画面,在我脑海慢慢回放,我现在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了。可是,千头万绪又要从何说起呢?
其实,来到黄冈以后,我听到最多的就是“感谢”!
刚到下榻的酒店时,我就听到了黄冈市长满怀深情地话语,他一再对山东医护人员千里驰援表达感谢。
在宾馆里,每一个服务人员都会真挚向我们道谢。
每次上下班,我们会习惯性地向司机师傅说声“谢谢”,可是他们会非常郑重地回答,“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才是”。
每次在病房查房,患者都会不断在重复,“谢谢大夫,谢谢你们山东人。”
甚至是那些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虽然不能出声,却也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或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最难过的是,医护人员每次和家属电话交流,另一头的家属们,更是在电话里千恩万谢……
“谢谢,感谢,谢谢,感谢……”
我想说,我也要谢谢你们,谢谢黄冈。
一个月来,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我觉得自己见到了人性的善良,更是看到了我自己。
人其实是善良的。
有的患者怕传染别人,拒绝医生护士靠自己太近。刚刚治愈的患者,主动要求捐献血浆救治他人。
很多志愿者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在医院里义务劳动。
同样染病的姐姐,在病室门口,张望病重的妹妹,她眼里的泪光,让我无法释怀。
为了这些人,所有医护人员即使累得直不起腰,仍然在那里坚持抢救。虽然一些护士妈妈,还刚刚愧疚着,自己不能陪孩子过生日……
在黄冈,我知道所谓的幸福,其实可以这么简单。
幸福就是可以下楼走走,朋友之间轻松的握手,一觉睡到天明,甚至是自由呼吸……哦,原来,我其实一直很幸福。
在黄冈,我发现原来很多朋友同学一直牵挂着我,虽然多年未见,可是短短一个月,我收获那么多关心和牵挂。
为了防疫的需要,人们不得不待在自己的家里,人与人的距离看似远了,但心却更近了。
前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对病毒原来那么恐惧。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恐惧在日以继夜的繁忙和劳累中,被我打垮了。
为了拯救生命,我和其他人可以毫不犹豫在极易被传染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冲上去,掩护身后的战友。
从小我就患有支气管哮喘,那种窒息感是我最大的恐惧。来到黄冈,我才发现,原来这也是可以克服的。
一个月来,我认识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战友,我们一起战斗,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我只不过是尽一个医者的本分,相信只有心存善良的人,才会选择从医。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而在黄冈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
也许,只有在经历了生离死别,才会激发人性的善良吧。
现在是凌晨3点,我看着窗外,胸中忽然疼痛,我想对你说一句:谢谢你,黄冈。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孙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