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35人】手动疏通保证出料系统下料顺畅 环境恶劣也不怕苦

2019-06-03 15:48: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马连军

  编者按:

  “人生能干几乙烯,今日不搏待何时?”1984年,在淄博大地上,数以万计的“石化人”开始了一场豪迈的征途——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他们挥洒着汗水,浇灌着热土,用35年的光阴岁月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赞歌。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记载了无数齐鲁大地建设者的风采。站在35周年的节点上,齐鲁石化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35年35人”系列专题报道,寻找30万吨乙烯项目的决策者、建设者、亲历者和记录者,唤醒回忆,讲述那段企地协作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推动企地融合发展,开启企地合作新篇章!

  35年35人:手动疏通保证出料系统下料顺畅 环境恶劣也不怕苦

  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马连军

  迟建明是齐鲁公司第一届技校生,198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辽阳石化实习,当时正值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建设,看到气势宏大的建设工地,想到30万吨乙烯发展和未来,他心中激动不已……1985年10月,实习结束后,迟建明分到了塑料厂高密度聚乙车间,成为一名装置操作工,为尽快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装置上去,他和大家一起每天到装置现场查流程,查设备、查管线摸索学习。为了赶工程进度配合施工,大家都没有自己的时间,现场在哪儿就跑到哪,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把装置工艺流程弄懂摸熟,尽快熟练掌握操作它。

  塑料厂14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是气相法生产工艺,在装置开车中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和催化剂的加入,催化剂是装置聚合反应不可缺少的工艺原料。据迟建明回忆,当时催化剂输送是采用程控阀控制,工艺一旦需要输送催化剂,只能打开操作程序一道阀一道阀的去开关。因为操作不熟练,又是国内第一套聚乙烯气相法生产工艺,而去辽阳石化实习学习的是淤浆法生产工艺,大家只有理论基础,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再加上操作不熟练,某些专业配合上又跟不上,因此设备输送程序经常出问题。有时催化剂从早晨开始输送,到下午下班时间还是不到位。“这可真急坏了,干着急有劲使不上。怎么办?现实逼迫我们必须正面应对。”迟建明说。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装置生产,甚至导致停车。大家召开了诸葛亮会,动脑筋想办法,决定对原来的操作输送法进行优化改进,尝试采用出料系统程控阀连锁短接方法。建议试用后收到了实效。原来一个班组一天只能输送一批催化剂,改进后输送数量达到了10批,不仅缩短了催化剂输送时间,而且提高了输送效率,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迟建明回忆,1987年装置开车初期,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反应器出现物料结块。熟悉生产工艺的人都知道,物料一旦结块就会造成出料系统下料不畅,必须人工手动疏通,否则直接影响装置生产。没办法,每出一批料,班组的人就轮番上阵作业10多次。“当时我们上夜班不到20个人,晚上大家在现场轮流掏料。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只要刮风,大家伙满身都是白色粉料。物料掏出后再装袋捆扎,每袋物料重达50公斤,只能用肩膀将一袋袋物料扛到包装料仓。”时至盛夏,气温高达35度以上,一番忙碌下来,大家的工作服想雨淋了一样,一拧一把水。“大家心想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只要保证出料系统下料顺畅,不影响装置正常生产就行。”迟建明说。

  三十五年已过去,迟建明一直勤恳工作,不知疲倦地耕耘着,他怀着对石化工业的厚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上,默默地为企业奉献。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