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35人】青年时参军 转业后从事治安保卫为齐鲁乙烯奉献所有精力

2019-06-03 15:38: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张因春

  编者按:

  “人生能干几乙烯,今日不搏待何时?”1984年,在淄博大地上,数以万计的“石化人”开始了一场豪迈的征途——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他们挥洒着汗水,浇灌着热土,用35年的光阴岁月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赞歌。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记载了无数齐鲁大地建设者的风采。站在35周年的节点上,齐鲁石化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35年35人”系列专题报道,寻找30万吨乙烯项目的决策者、建设者、亲历者和记录者,唤醒回忆,讲述那段企地协作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推动企地融合发展,开启企地合作新篇章!

  35年35人:青年时参军 转业后从事治安保卫为齐鲁乙烯奉献所有精力

  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张因春

  1978年28岁的马维丰从部队转业到齐鲁石化公司加入了齐鲁乙烯筹建队伍。当时的乙烯指挥部人数不到100人,管理着来自全国各地5万余人的建设队伍,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马维丰感到了巨大压力。“现场几万民工,没有围墙的工地上到处是水泥、钢筋、木材等建筑材料,怎样才能保证东西不丢失?人员不出事?只有加强巡逻检查。”马维丰用他职业性的嗓门说道。“我们那时不断的白天巡逻、晚上值班巡逻,那时没车,只有两辆两轮摩托车,我和同事一人一辆开着到现场,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没有休息这回事。”当时没有防护条件,长年累月的跑现场,马维丰落下了关节炎病根。“到现在阴天下雨还疼”他指着身边的各种理疗仪器和抽屉里的膏药说道。靠着执着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马维丰和同事们为齐鲁乙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乙烯建设初期,生活设施还不完善,住的是木板房,吃的是大食堂,喝水靠两口深井,遇到抽水泵故障只能用车从几公里外运。“有一年三十我和一个同事在工地值班赶上停水,馒头放炉子上热热吃就行,没水喝怎么办?那天正好下雪,我们就挖点那个雪熬水喝。”也许和水有缘,1985年4月10日,组织安排马维丰到新成立的供排水厂组建公安科任科长,他在这个岗位一直干到退休。“那时水厂的治安保卫工作非常的繁重,主要工作是60公里排海管线施工和打井作业。水厂的特点就是点多、面广、分散,牵扯两区一个县,12个乡镇60多个村庄,咱们的治安管理牵扯到这么多人、这么多地方,我们不断的在这些地方协调治安这些问题。”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的马维丰成了家里可有可无的人。“当时才到水厂组建公安科,千头万绪实在没空,当时爱人手术住院,我在手术后陪了一晚,医院的医生看不下去了给我打电话说,你爱人做手术你也不来看,我就抽空在下班后给她送点饭,最后还是爱人班上派人去照顾了几天。这么多年我没和她说对不起啊、辛苦了这些话,今天回想起来觉得太对不起她了。”马维丰声音哽咽着说。

  人员少,范围大,怎么才能把企业治安工作作好。马维丰率先提出了厂地治安联防思路,在公安处领导和厂领导支持下他到两区一县的派出所进行走访、联系,签定了治安联防合同,由企业出一部分劳务费,地方派出所派联防员协助完成治安管理问题。花小钱解决了大问题,施工现场治安问题大大改善,丢东西、施工纠纷现象基本杜绝。这条经验在淄博市公安局生产保卫会议上作了重点介绍,被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全省推广。1986年供排水厂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到2005年马维丰退休这一荣誉一直保持着。

  “他的奖章有我的一半”马维丰的爱人马义荣买菜回来后也加入了话题。1980年跟随马维丰她从当时工作条件环境都非常好的大企业调到乙烯指挥部工作,当时孩子才一岁多,两边老人来不了只能自己带。当时临时住房没有取暖设施,又不保温,房子里的水都能冻成冰,孩子小受不了,睡觉前夫妻俩就抱在怀里取暖,这种状况一直到分到楼房。搬到楼房不久的春节晚上10点多,马维丰值班,家里阳台被燃放的鞭炮引燃了,孩子吓得直哭,好在发现及时,爱人和孩子用水将火扑灭了,为了不让值班的马维丰担心就没通知他,那个大年三十娘俩就是在水火中度过的。

  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得到了什么?“青年时代参军投身国防建设,转业后从事治安保卫为齐鲁乙烯奉献所有精力。” 马维丰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保家卫国,我感到很自豪很满足。”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