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35人】努力发挥好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

2019-05-28 16:3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赵颖慧

  编者按:

  “人生能干几乙烯,今日不搏待何时?”1984年,在淄博大地上,数以万计的“石化人”开始了一场豪迈的征途——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他们挥洒着汗水,浇灌着热土,用35年的光阴岁月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赞歌。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记载了无数齐鲁大地建设者的风采。站在35周年的节点上,齐鲁石化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35年35人”系列专题报道,寻找30万吨乙烯项目的决策者、建设者、亲历者和记录者,唤醒回忆,讲述那段企地协作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推动企地融合发展,开启企地合作新篇章!

  35年35人:乙烯工程是青年人的用武之地 是青年人的事业

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赵颖慧

  1984年4月1日,30万吨乙烯建设工程指挥部前阳光灿烂、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上万人齐聚于此,举行乙烯建设工程奠基仪式。陈福平作为齐鲁石化公司第一批技校生参加了仪式,感受到现场热烈而庄重的气氛,被深深地震动与感动了。

  同年年底,临近毕业的陈福平,到辽化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参加为期9个月的现场实习。他住的单身宿舍,与装置相距约3公里,由于条件有限,他和同事全都步行上下班,夏天还好说,冬天天寒地冻的,给他们这些“山东人”带来极大考验。他们就尽量多穿,实在冷的不行了就原地跳跃,借此取暖。到班上,他们直接跟师傅在装置现场“摸爬滚打”,“手把手”地练习操作,没人喊冷、回屋取暖,只为更快地熟悉摸索到技术操作要点,为齐鲁乙烯工程开工建设做好准备。

  实习归来,陈福平进入当时的烯烃厂高密度聚乙烯车间分组倒班,参加设备单机试运油运、管线吹扫、CRT调试等装置开车准备工作。当时电机送电、运行、转向和仪表联教等,都要挨个调、挨个试,管线吹扫要爬高,他天天联系专业师傅,整天在现场跑,每天只有中午吃饭时才休息15分钟。

  装置开车时,他们没有国外专家,他们就结合实习经验,自主研究、摸索“长且复杂”的系统流程。那时,陈福平负责造粒B线开车。开车时聚合单元生产出来的粉料,需要送到造粒单元粉料储存料仓,粉料输送量靠人工调节,阀门开度稍微大点,会导致整个管线堵塞;而输送量跟不上,会造成料品造粒连续性中断,装置就得停车。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必须迅速奔赴现场,在30秒之内,把管线拆开打开、把料拉出来并清干净、再将管线复位。一次开车清料“抢时间”时,一块高温熔融的料正好掉到陈福平手上,把他的手背烫出高高的泡。他去诊所抹上药膏缠上纱布打上绷带,返回单位用另一只开车、捞料、操作……后来伤口红肿多年,最近几年才完全愈合看不出来了。

  造粒开车现场噪音大、温度高,温水在室内里散发不出去,很潮湿,还有一些粉尘,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班七八个人没有喊苦叫累,没日没夜忘我地工作,那时,陈福平瘦到了91斤。

  终于,他们这个在B线首次开车的一个班组,一次开车成功。当时他们心情很激动,还到厂里报喜,敲锣打鼓的。

  8.75开车成功后,陈福平获得了齐鲁乙烯建设指挥部颁发的个人金质奖章。在齐鲁建设开车到现在的35年间,他一直珍藏着这枚奖章,同时把这份荣誉珍藏在心里,默默地融化在他日常工作当中,一直不忘自己是一个乙烯工程的建设者、乙烯装置开车的亲历者,不计较辛苦和报酬努力工作,获得“山东省职工优秀发明家”、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颁发的“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目前,陈福平已被公司安委会抽调为山东省应急厅对山东省16地市危化品行业专家检查组成员,奔赴全省参加检查。陈福平觉得,自己这名“老”职工,今后还将再接再厉,在岗位上发挥好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热,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