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35人】乙烯工程是青年人的用武之地 是青年人的事业

2019-05-27 16:09: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刘新圣

  编者按:

  “人生能干几乙烯,今日不搏待何时?”1984年,在淄博大地上,数以万计的“石化人”开始了一场豪迈的征途——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他们挥洒着汗水,浇灌着热土,用35年的光阴岁月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赞歌。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记载了无数齐鲁大地建设者的风采。站在35周年的节点上,齐鲁石化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35年35人”系列专题报道,寻找30万吨乙烯项目的决策者、建设者、亲历者和记录者,唤醒回忆,讲述那段企地协作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推动企地融合发展,开启企地合作新篇章!

35年35人:乙烯工程是青年人的用武之地 是青年人的事业

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刘新圣

  “乙烯工程是青年人的用武之地,是青年人的事业!”

  1984年4月,齐鲁石化乙烯开工建设开始后,有一百多只青年突击队,15000多名青年人奋斗在乙烯建设工地上。在齐鲁石化热电厂的建设工地上,有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突击队队长,名叫吴龙江。乙烯建设使他如蛟龙过江,大显身手。

  1985年9月,热电厂承担了11万千伏的丙西线建设任务。吴龙江以一名青年突击队队员的身份,和老师傅们一起,接下了高压线架设工作。高空架线作业,他戴上脚扣,一上杆就是四个多钟头。双臂高高举向空中作业,全身重量压在双脚上,时间一长,脚麻腰酸胳膊疼,可他一丝不苟,细心安装。渴了,就让伙伴们把水壶拴在绳子上,吊上去喝两口,再放下来,饿了,就在山上吃自己带的冷饭,遇到雨天浑身是泥也没人抱怨。有多少重活、累活、棘手活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被他和伙伴们给“突击”下来了!

  那一次,他带领队友们突击立杆架线任务。作业现场开不进汽车,他就和队友们用地排车拉,用肩膀扛,硬是把一根一根一吨多重的水泥电杆运到现场,再精确地立起来。运杆途中,吴龙江左脚不慎砸伤,肿得像个大面包,钻心的疼痛使他直冒冷汗。伙伴们劝他回去休息,可吴龙江硬是咬着牙坚持不回去,坚持到任务结束。

  1986年6月,热电厂把“西变到湖田水源地的6600米地下电缆紧急铺设任务”交给了团委。吴龙江和一百多名队员一起,自带工具,热火朝天地拼搏在工地上,一天三顿饭都在在现场吃,天天加班到深夜……有一段电缆沟,跨越六条公路干线,当时的乙烯工程建设、运输全靠它们,白天车流量很大,上级要求,必须保证道路畅通!怎么办?夜战!吴龙江他们就利用晚上二十点至凌晨的时间,破路、埋管,并及时修复,保证白天不耽误行车。

  这项工程还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国家重点建设青年突击工程”。

  这样的“突击战”有多少回?他说记不清了,当年和他在一起,现在都已两鬓斑白的队友们也记不清了。但他们记忆犹新的是,当团中央授予他们的“为重点工程献青春优胜红旗”迎风飘扬时,大伙高兴地拥抱在一起欢呼的场面。吴龙江被授予中国石化总公司新长征突击手称号时,伙伴们和吴龙江一起拍掌祝贺的那段令人自豪的场景!

  据有关部门统计,乙烯工程建设期间,吴龙江和热电厂青年突击队先后承包了十多个青年突击工程,义务劳动达140多次,为国家节约投资500多万元。

  “人生能有几回搏?为30万吨乙烯奉献青春!鼓舞着我们,成为了我们那一代青年最大的精神支柱,更助我们书写下了自己的无悔青春。” 吴龙江讲起这些时,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似火的年代。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