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35人】这辈子学没上够 活没干够

2019-05-24 14:19: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朱作清

  编者按:

  “人生能干几乙烯,今日不搏待何时?”1984年,在淄博大地上,数以万计的“石化人”开始了一场豪迈的征途——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他们挥洒着汗水,浇灌着热土,用35年的光阴岁月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赞歌。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记载了无数齐鲁大地建设者的风采。站在35周年的节点上,齐鲁石化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35年35人”系列专题报道,寻找30万吨乙烯项目的决策者、建设者、亲历者和记录者,唤醒回忆,讲述那段企地协作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推动企地融合发展,开启企地合作新篇章!

35年35人:这辈子学没上够 活没干够

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朱作清

  “乙烯初创业犹如昨日,我带领的电讯处西站机务班精心维护电话交换机,确保了乙烯建设电话迅速、准确、畅通。”孙宝堂回忆起当时情景仍热血澎湃。当年他和在供应公司财务科工作的爱人贾素杰夫妻俩人比翼齐飞,同时被评为齐鲁乙烯工程先进建设者,机务班被公司评为模范班组,他是模范班组长。他的叙述又把我们拉回到激情燃烧、火热的齐鲁乙烯建设工地。

  齐鲁30万吨乙烯工地,建厂房、立装置、修马路、铺铁轨,人来车往,热火朝天,充满了生机活力,5万建设大军忘我拼搏。孙宝堂说:“那时的人干活主动,敬业奉献,不讲价钱。”

  1986年,整个乙烯建设急需增加电话,为确保乙烯工程顺利进行,公司决定在西区电话站安装2000门HJ921型纵横制电话交换机(总机),它是乙烯的配套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电话站刚组建,急需专业技术人员,1986年2月,41岁的孙宝堂从辽宁锦西化工机械厂调入电讯处,领导安排到电话西站,参加这项新式电话交换机安装、调试、投入运行工作。当他看到西站满院几十箱电话交换机设备及电缆等其他设备,马上回到单身宿舍把行李扛到西站来住。

  孙宝堂吃住在工地,白天与施工人员一起装修机房、安装设备,晚上抓紧时间看图纸查资料,常忙到深夜。省安装队来安装交换机,为了保险,搬运设备没有动用吊车,40多台机架,每个机架2米多高,近300公斤重,全是人拉肩扛搬到二楼机房。条件艰苦,没有食堂,中午每个人吃几个包子、几瓣蒜,喝碗白开水就完事。

  经过安装调试,交换机正式投入运行,机务班担负着维护保养重任,可机务班面临着“三新一差”(人员新、设备新、环境新、技术水平差)的现状,刚招工的当地农民、刚分配的技校毕业生,缺少技术骨干,给运行维护带来了技术难题。形势逼着大家学习,作为班长,要做好传帮带,孙宝堂把提高班组人员的技能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做一日一题练兵卡片,讲解画交换机动作程序图,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签订师徒合同。大家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机务班成了培训基地。

  乙烯西区电话站话务量非常大,比电讯处其他三个电话站总和还要多,工作繁重,孙宝堂提出机务员要“三勤”,即“勤测试、勤保养、勤维护”,为方便工作还自制了很多实用的工具,汇编交换机动作程序图,用来排除故障非常方便。在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还要应对突发故障,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有一次巡检时忽然闻到烧焦气味,经检查发现是两套记发机损坏,记发机是交换机的公用设备,不马上修复会直接影响交换机的正常运行。他说:“抢修的地方狭窄,人多伸不上手,我找来崔强做助手,连夜抢修。两套记发机有100多个继电器,线路多又密集,干起来非常麻烦。”当时是大热天,还有100瓦的大灯泡烤着,肩膀上搭着毛巾也没时间去擦汗,浑身湿透了。经过连续一天两夜的奋战,熬得眼睛通红,手上被电烙铁烫伤多处,交换机又投入了正常运行。

  同年7月,孙宝堂全家人都来到齐鲁,没有住房,住在电讯处西站楼顶不足10平的小屋。爱人贾素杰调到供应公司财务科工作,当时俩人没时间休假,甚至都没时间生病,满脑子都是工作。

  孙宝堂爱工作爱学习,是电讯处首席技师,是公司劳模。他说:“这辈子,我学没上够,工作没干够。”艰苦岁月难忘记,甘洒余热献社会,退休后热衷于义工,他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