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35人】车轮滚滚破难题

2019-05-24 14:07: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周阳春

  编者按:

  “人生能干几乙烯,今日不搏待何时?”1984年,在淄博大地上,数以万计的“石化人”开始了一场豪迈的征途——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他们挥洒着汗水,浇灌着热土,用35年的光阴岁月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赞歌。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记载了无数齐鲁大地建设者的风采。站在35周年的节点上,齐鲁石化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35年35人”系列专题报道,寻找30万吨乙烯项目的决策者、建设者、亲历者和记录者,唤醒回忆,讲述那段企地协作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推动企地融合发展,开启企地合作新篇章!

35年35人:车轮滚滚破难题

  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周阳春

  曾经的车轮滚滚破解了齐鲁石化的一大难题。

  1984年4月1日,国家重点工程齐鲁30万吨乙烯项目开工建设。齐鲁石化的职工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而此时的蔬菜供应却面临巨大困难。

  1984年是共和国发生巨大变革的一年,这一年,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全国实施,国民经济也有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此时,专门为齐鲁石化种植蔬菜的大型基地没有了。蔬菜的货源断了,10万职工家属的蔬菜供应怎么解决?时任齐鲁石化商业公司蔬菜公司经理的刘利斗深感“责任重大,时不我待,十万火急”。

  

  破解难题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

  “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

  ……

  经过反复思考,刘利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出去,到市场收菜”。

  初春的清晨,寒风刺骨。天还没亮,寿光蔬菜集散市场上,蔬菜公司的职工就已经“摩拳擦掌”,在此等候了。

  “这是寻找蔬菜货源迈出的第一步。当看到新鲜的蔬菜装满汽车时,自己心里甭说有多高兴了?” 时隔35年,刘利斗老人回忆起来仍然满脸欢喜。

  从此,寿光蔬菜集散市场上,连续多年,每天都能早早地见到齐鲁石化前来收菜的大卡车,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风雨无阻。

  赶集收菜改变了以往蔬菜公司坐等送菜的旧模式, 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走出了蔬菜供应的困境。

  “当时,没有高速公路,国道路况也没有现在好。为了保证及时供菜,工作人员每天一大早就出发,下午2点多钟才回来,中间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干粮……”刘利斗老人说,那时候,大家虽然辛苦,但都没有怨言。只要能保证职工家属的蔬菜供应,大家心里就高兴。

  

  秋菜收购

  当年,蔬菜大棚还没有兴起,入冬后,家家户户都要储备过冬蔬菜。

  每到这时候,齐鲁石化领导都要专门听取蔬菜供应准备情况汇报,召集各二级单位分管领导,生活科长开会,商讨冬储蔬菜供应的具体事宜。随后,蔬菜公司就要派人到农村收菜。

  “秋菜收购是一件非常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最多的一年,秋菜收购达到800多万斤。”刘利斗老人回忆,为了方便收菜,收菜人员只能住在沿街靠路,没有人居住的旧房子中,没有火炉子,中午不休息,晚上,就睡在用草搭的地铺上。一干就是20多天,手冻裂了,脚冻肿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保证着蔬菜供应……

  外出购菜

  为了弥补当地蔬菜品种的不足,让职工吃上称心如意的蔬菜。蔬菜公司千方百计,从全国各地采购各种蔬菜。

  博山西红柿、新泰芹菜、聊城韭菜、东北土豆、章丘大葱等都纳入蔬菜采购之列。每逢蔬菜上市,蔬菜公司都要提前组织,及时收购,保证供应,受到职工家属的广泛欢迎。

  有一年,为了让职工能在春节吃上韭菜饺子,蔬菜公司专门派人到聊城莘县收购。收菜人员一早启程,天黑才赶到。第二天收上菜,马上返回,经过一夜奔波,直到天快亮了才赶回。

  在当年的路况条件下,外出采购蔬菜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一次,刘利斗带领职工从新泰收菜归来,正赶上了冻雨天气,曲曲折折的盘山路上像镜子一样光滑。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他们只能“往里靠,慢慢走……”几公里的盘山路,他们足足走了40多分钟才缓缓驶离危险地段。

  当年蔬菜公司不到50名员工,保证了10万职工家属的蔬菜供应。刘利斗更是连续10年没有休过星期天,被评为“齐鲁乙烯工程先进建设者”,荣立二等功。蔬菜公司党支部连续两年被齐鲁石化公司评为先进党支部。

  “车轮滚滚不夜天,拉上蔬菜心里甜。职工家属吃好菜,再苦再累无怨言。” 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耄耋之年的刘利斗老人随口吟诵出了自己当年的诗篇。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