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实践】赵瓦村:文明乡风引领新风尚 文化滋润百姓“精气神”

2018-06-13 11:08: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丁稳 刘伯垚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指明了方向,又指明了路径。

  为积极宣传推进我省乡村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5月26日起,大众网推出“聚焦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专题报道,记者分赴17地市典型村庄实地采访,用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镜头记录各地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深入报道各地村庄在乡村振兴路上经历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展示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创新实践。

  大众网记者 丁稳 刘伯垚 通讯员 闫盛庭 郗文娇

  【乡村振兴新实践】

  赵瓦村:文明乡风引领新风尚 文化滋润百姓“精气神”

  红色大气的村庄大门,整齐划一的庭院式住宅楼,宽阔而干净的街道,生动形象的家风家训,走进全国文明村—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仿佛走进机关大院。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与村庄美景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谐美好乡村画卷。

淄川区赵瓦村航拍图

观景木桥、田园风车、旋转水车,绘就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

赵瓦村以“忠孝仁和,福寿康宁”等传统文化对大街小巷进行命名

 

  文化符号随处可见 潜移默化滋养民心

  走在赵瓦村的街道上,街巷两侧的文化墙上绘制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墙绘,这里就是赵瓦村专门打造的家风家训一条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赵瓦村十大家族的家风家训、村风村训等内容。“像这样的主题街道,我们还有三条,分别以党建宣传、学生教育和村容村貌展示为主题。”赵瓦村党委副书记李爱琴说道。

  街巷路口处,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仿古楼牌十分特别,忠义街、孝诚街......原来,赵瓦村以“忠孝仁和,福寿康宁”等传统文化对大街小巷进行命名,让人们感受着这个村落的传统文化气息。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在赵瓦村的文化长廊,抬头可见到一条条哲理警句及教子育人的小谚语。“这样的格言警句总共有1000余条,我们希望村民在休息、玩乐的同时,领会这些哲理,让文化悄然滋润村民的精气神。”李爱琴告诉记者,除了文化长廊,赵瓦村还修建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典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举目遍是,潜移默化的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

  每天晚上6点半,当赵瓦村村民忙完一天工作,吃完饭在街口路边散步、聊天时,大街小巷的小喇叭都会准时响起。“村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村风》栏目。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伙儿聊一聊......”从传统文化到人际交往,从大政方针到生产技术,赵瓦村通过小喇叭每天两次定时开展教育宣传,从2005年开始,一响就是13年。

  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丰盈的文化氛围滋养着赵瓦村村民的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村民的行为。“我们村村民的素质都很高,这20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刑事案件,还被评为全国法治建设示范村。”李爱琴骄傲的说道。

民俗博物馆留住村民乡情与乡愁

赵瓦村打造的家风家训一条街

文化长廊上抬头可见到一条条哲理警句及教子育人的小谚语

  250多件老物品 留住村民乡情与乡愁

  在伟人广场旁,“民俗博物馆”几个大字引人注目,走进一瞧,抡耙、纺车、拖拉机……在这间500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里,陈列着大到马车、小到农作用具等250多件珍贵的民俗艺术品,墙上的一张张老照片展示着赵瓦村生产、生活的前世今生。

  “以前家家户户都把这些农具当成破烂堆着,那些老照片也都很分散,收集起来才能发挥他们的价值和作用。”赵瓦村党委副书记李爱琴介绍说,2014年,为了留住乡村记忆,赵瓦村村委花费了大量精力将村民手中的老照片和民俗物品集合起来,建成了民俗博物馆,留存赵瓦村村民们的那些记忆和故事。

  “孩子你看,这锄头当年爷爷在山里种地的时候可没少用过,用它开地,可顺手呢!”在赵瓦村的民俗文化馆里,村民郭训富带着孙子孙女来感受一下这些老物件。一件件物品承载着历史,一幅幅图片记录了进程。“只要一有空我就带孩子们来民俗馆感受一下,既让孩子长了见识,也让他们知道爷爷辈们是怎么生活的,不能忘本!”郭训富说。

  民俗馆与赵瓦村小学仅一门之隔,也是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老物件唤醒了村民的传统记忆,也吸引了一批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探亲村民的参观。

94岁的韩琨老大爷,爱好书法,经常义务教村民和孩子书法。

每天下午,爱好吕剧的村民们会在文化活动室进行排练。

赵瓦村建设了包括伟人广场、体育健身广场等大大小小五个广场。

  文明村风融入生活 志愿服务和谐村居

  “俺这儿媳妇,比闺女还亲呢,今天又给我按摩了手。”葡萄架下,睡醒午觉,刘翠兰老人又对着街坊邻居夸起了自己的好儿媳。因为曾经中风,老人的半边身子和手活动不便,喂饭、洗脚、按摩、剪指甲......于红玲儿媳将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这只是评选出来的好儿媳的一个普通代表,我们村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的评选活动,通过身边的榜样影响全村人。”李爱琴说道。

  赵瓦村还创新了“乡贤理事“管理模式,每个家族推选2到3名德高望重的村民选为“家族理事大总”,与20名村民小组长一道共同协助村委做好村级事务管理、家族红白恭事操办、邻里矛盾调处等工作。弘扬敬长老、孝父母等伦理规范,推动村务管理的科学、民主化,促进了村庄的稳定、和谐。

  “我们还发动村民,打造了一支2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义务除草、义务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在全村形成了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的良好氛围。”李爱琴介绍。

  在志愿者队伍中,94岁韩琨老大爷是年龄最大的,每到周六周日下午四点半,老大爷就义务给村里的孩子们上书法课,四点半课堂由此而来。虽然年纪大了有些耳聋,但挡不住老大爷教书法的热情。“教了好几年了,收了二十多个学生,中国人就得会写中国字。”大爷兴致勃勃的给我们写了一个寿字。

  “赵瓦村获得全国文明村,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赵瓦村将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让好的家风家训继续传承下去。”李爱琴说道。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