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创新救助机制 护送受助人员返乡73人次

2018-04-16 17:41: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许炳棋

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冒雪寻找流浪者

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夜查

给流浪者送去食物

夜查慰问流浪者

  大众网淄博4月16日讯(记者 许炳棋 通讯员 吕志远)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期间,淄博市救助管理站提出“救一人危困,助万家团圆”的救助理念,扎实开展寻亲工作,共接待求助及寻亲人员300余人次,实施站内救助157人次,出动街头巡查车辆480余台次,街头劝导、救助流浪乞讨和露宿街头人员1770余人次,救助危重病人和疑似精神障碍患者39人次,护送受助人员返乡73人次。

  为更好救援,淄博市救助站的所有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操作“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办理出入站手续,实现网络化办公。站内配备了2部录音电话、6台执法记录仪,对于每一次来电、每一个来人做到全程录音、录像,对于街头巡查劝导、夜间巡查等情况也进行视频资料的录制,相关资料由专人定期整理存档。此外,实行微信交接班、线下工作线上实时体现的方式,实现了救助工作动态留痕、实施监管。通过完善救助流程,确保救助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有记录、有交接、有存档,全程痕迹化管理。

  把安全作为全部工作的重要前提,积极落实民政部“六必须、六不得”规定,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安全隐患。坚决落实“逢进必检”原则,实行人物分离,把好受助人员入站关,形成救助管理安全源头预防机制。站内外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60余个,视频音频同步摄像头2个,形成了具备站内监控无死角、特殊部位多点监控、夜间值班双重监控等特点的24小时监控机制,重点监控录像随时备份,视频资料可保存3个月以上,坚决杜绝受助人员走失或者突发意外导致的事故发生。

  同时,救助站还制定了《淄博市救助管理站档案管理规定》,在站内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采购了大型的档案存放设备,档案管理实行专人专管。严格按照《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和《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办法》印制相关档案表格,对救助档案实行一人一建档,对死亡档案、滞留人员档案、住院人员档案和托养人员档案分类存放。此外,对所有纸质档案进行拍照存档,实现档案双重备份、快速查询。针对被公安机关和医疗机构护送求助的疑似严重精神障碍人员和存在生命危险的受助人员,淄博市救助管理站还创新设计了《送站声明》,与救助档案一同归档,降低救助风险。

  此外,根据受助人员的类型和需要分区管理,并安排同性别工作人员实施照护。对初次入站的疑似传染病人或精神病人,实行独立观察、隔离照料。受助人员生活区每个房间均装配有紫外线消毒灯,护理人员每日2次清理房间、3次消毒。受助人员一日三餐按照每天每人20元的标准荤素搭配,食品种类根据年节适当调整,让受助人员吃得舒心。

  按照《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民发〔2015〕158号),救助站对于未能确认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通过媒体和全国救助寻亲网在人员入站24小时内发布寻亲信息,入站7个工作日内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进行比对。此外,通过联系“宝贝回家”、“让爱回家”等社会公益组织,成功共为13名长期滞留人员核实身份并护送返乡,滞留时间最长的已近6年。

  为进一步完善24小时救助服务,提出了“闻报即出,依法施救”的救助工作口号,增设夜间司机1名、夜间护理人员2名,增强了救助工作的机动性,提升了救助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真正实现了全市的24小时全方位救助。此外,协调市气象局,合作形成恶劣天气救助联动机制,由气象部门负责推送大风、寒潮、降雪等气象预警,市救助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有关工作重点,推动街头巡查、救助精准化机制建立。不断创新救助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救助服务,定制了1000个印有“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字样的保温杯,印制了5000册印有救助标识和救助政策的记事本和10000张救助联系卡,通过走访主要城区的环卫工人、走访车站繁华街道安保人员的方式,向他们发放慰问品,宣传救助政策、宣传救助方式、宣传救助电话,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精准、高效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网络,大大提高了精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效率。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