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大集喽!记者带你到数百岁的博山大集上感受浓浓年味

2018-01-25 10:44:00 来源: 鲁中网-鲁中晨报 作者: 王兵 李波
   现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随处可见,可博山大集上依然热闹不减,似乎人们在这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年味。
  蚂蚱、豆虫……博山的大集成了“吃货”的天堂。
  南博山的高师傅,一早上可以卖出一千斤豆腐。
  博山大集上没有卖木刀木枪的,但能买到铁皮青蛙。 
  满地红彤彤的福字,提醒赶集人春节就要到了。  
  1月24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也是传统的腊八节。
  俗话说: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一到,意味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这天,博山大集上置办年货的人熙熙攘攘,其他区县写春联、送福字、施粥饭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样,年味十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上世纪70年代末,记者家里第一次腌腊八蒜,看着那蓝绿色的腊八蒜感觉可疑。
  直到那年腊月廿三(小年),第一次吃到了腊八蒜,腊八的蒜香,就再也忘不掉了。
  从此,腌上腊八蒜,年味儿就出来了。看到腊八蒜,就会想到过年的饺子。水饺都是白菜馅的,就放点油渣,多亏了腊八蒜,才会让孩子心心念念。
  淄博刚刚下过雪,腊八节这天,路边枯草上依然雪白一片,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以前,过冬的大白菜都是堆到院子里,不下雪,大白菜也放不住。下了雪,就安心了。不然,真不知道这个年怎么过。
  进了博山城,火车站东边就是青龙山,现在博山大集已经搬迁到了这里。还没有进入集市,但是耳边已经响起那首儿歌:
  “吃麺藕,有眼眼,
  喝油粉啃火烧,
  吃饱了,
  大桥头上逛一逛,
  买木刀,买木枪,
  把不倒子,敲咣咣。”
  在大集上没看到木枪,但孩子的玩具一直在进阶。鼓珰成了高档货,一毛钱买不到仨,但五块钱会买到一个铁皮青蛙。
  走在市场上,你会发现这个市场变化很大,以前卖各种商品的人都挺多,而现在基本以食物为主了。
  知道玉兰片的人不多吧?知道的人都是老一辈了,前两天,还有人问我,啥是玉兰片?其实就是晒干的竹笋。
  一直以来,博山大集称呼纷乱:
  有的称博山大集,有的称三八大集,也有人说是颜神集。其实这些称呼无所谓对错,无非是按时间和地点来指集市的特点。
  最先被称为“博山集”的是南博山那个集市,那个集市也是逢三八之日有市。博山大集最早被称为颜神集。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博山建县,改颜神镇为博山县,此时颜神集就存在好多年了。
  这是一个有记录可查,延续了数百年的集市。
  根据博山县志记载,在城外大街及河滩三八市集,围门内一六小市,范河门外二七小市,除夕前八日,禹石门外无日不市,独腊月廿六开画市于城内东街。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新建四路上卖年画和鞭炮的人群。那时大家都在摊前挑选年画,这是最激动的一天,回去之后要把家里贴了一年的旧画换成新的。因为要挂一年,所以大人孩子,看画看得最为仔细。揭下来的旧画,也不会浪费,要给下个学期的新书包书皮。
  再次回到大集,好多年前的记忆一一回放。
  站在黑山沟的大桥下面,我很想说,这是我的大集。可能很多人不太同意。其实这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大集。我曾经在这里寄托了年轻时候的梦,这个梦是个豆腐箱子,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豆腐箱掀开之后,里面会有什么。
  但我知道,豆腐箱的内容,定然不会负我所望。
  这就是博山的大集,是每个人心里的一个集市。
  文/图 记者 王兵 李波

初审编辑:李波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