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2018-01-18 11:50:00 来源: 淄博新闻网 作者: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提出,在具备条件的老工业城市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经过积极争取,2017年4月,我市从全国120个老工业城市和262个资源型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12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将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国家独立工矿区和城区老工业区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等政策支持,有力助推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


  取“长治久安”之意,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奖,也是全国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最高荣誉。按照评选规则,只有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才能被授予“长安杯”。在2017年9月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我市被表彰为“2013—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实现了“三连冠”,荣膺“长安杯”。目前,我省只有三个城市获此殊荣。


  即“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引进工程。2017年,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聚力建设国内一流专业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校和知名企业,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市建成10个左右主营业务收入200亿—500亿元的专业化产业基地,培育形成一批引领淄博工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核心产业集群。目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与我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钢研海德公司已入驻我市,我市与台湾强茂集团合作的IGBT产业基地、与国内顶尖专家合作的肿瘤精准治疗基地,以及与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的中国高效电机泵业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上海斐讯临淄大数据中心、卓越生物血清蛋白等产业项目顺利落地,中国动力产业基地今年5月份可试生产。


  现代农业示范区主题示范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行动、双新双创推进行动、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提升行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攻坚行动、农产品品牌塑造推进行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生态可持续示范创建行动、“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应用行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行动。


  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我市下发《淄博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和《淄博市市级河长会议制度》等8项河长制工作制度,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2249人的河长体系,2171人的河管员队伍和466人的河道警长队伍,市和各区县分别成立了河湖管理委员会和河长制办公室,建立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


  2017年7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试点期限至2019年7月。目前正积极开展项目库建设、相关技术导则和指导性规划的编制工作。下一步,将以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改造项目为龙头,组织编制绿地系统、停车设施等专项规划,策划试点项目,形成工程实施导则,完善考核监督和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首批试点项目实施。


  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是我市“三改三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自2016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178个项目,改造面积1070万平方米,14万多户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2017年12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试点时间一年。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政府统筹组织、社区具体实施、居民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居民、市场、政府多方共同出资的资金筹措机制,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7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实施“三改一建”工程(棚户区、老旧住宅小区、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和便民农贸市场建设)基础上,增加城市公厕和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改造两项工作,简称“三改三建”。2017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29个、40307套,建成28272套;完成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106个、553.42万平方米、70562户;完成背街小巷整治改造130条,新建、改建便民农贸市场16处,改造建设49处城市公共停车场、545座城市公厕。2018年,我市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27个、43488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0个、490.81万平方米、55190户,完成张店区、高新区所有背街小巷改造和其他区县城市建成区背街小巷改造,全面启动镇(街道)驻地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便民农贸市场18处、公共停车场148处、城市公厕161座。


  2016年12月,我市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力争到2023年比全省提前两年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目前,我市通过实施“五化”建设、连片创建、社区服务中心改造、乡村旅游开发和乡风文明培育五大工程,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2.6%。


  在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涉及企业的各类登记、备案事项和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我市自2017年9月1日正式实施包括31项证照的“多证合一”改革以来,已核发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10.1万余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和“多证合一”营业执照8.9万余份,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淄博实践”的重要内容,即一月一调度,实时跟进改革进展情况;一月一督察,全力打通梗阻环节;一月一排名,科学量化改革工作成效;一月一通报,全面公开改革工作进展;一月一宣传,积极推介改革典型经验;一月一会诊,准确查找改革落实短板,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新华社通稿《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工作纪实》充分肯定了我市实行“六个一”督察机制、促改革落实的经验做法,并向全国推广。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暨“淄博实践”高层研讨会上,我市相关做法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扎实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乡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参保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底,全市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累计达1010.18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7.45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1.362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32.26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98.1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81.6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00.90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65.463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50.307万人,被征地农民参保62.698万人。


  按照国家规定,城镇普通小学班额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班额每班不超过50人,超过66人为超大班额。自2015年开始,我市计划用3年时间解决“大班额”问题。截至2017年底,我市新建学校26所、改扩建学校36所,完成解决“大班额”三年规划目标任务。从2018年开始,我市将根据人口增长等情况,启动实施2018—2020年消除大班额规划,计划总投资25.81亿元,新建学校21所,改扩建学校23所,新增班数1000余个,新增学位4.7万个,增配教师1800余人,到2020年全市所有年级全部达到标准班额。


  “全面改薄”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截至2017年底,我市投资4.22亿元、改造学校204所,完成全部薄弱学校校园校舍、运动场地建设及设备购置计划,比国家、省规划提前一年完成规划任务。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到2020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类机构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五方面要全部实现标准化。目前,我市40%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已达标,10家镇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018年,将对23家镇卫生院、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91家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年底全市70%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要求。


  “四新”,就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技术等新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产业,创新设计、智能制造、新型营销等新业态,分享经济、平台经济、融合经济等新模式。“四化”,一是“产业智慧化”,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动能“有中生新”;二是“智慧产业化”,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动能“无中生有”;三是“跨界融合化”,做好三次产业之间、产业内部、行业之间的融合整合,培育挖掘新增长点,实现动能“新中生优”;四是“品牌高端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实现动能“优中生高”。


  2017年7月,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倍增翻番,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跨越发展,未来产业无中生有、超前布局,加快构筑“75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7”是指化工、传统机械、建材、冶金、纺织、轻工、陶瓷7大传统产业,“5”是指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5大新兴产业,“3”是指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3大现代服务业。


  2016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淄博市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提出建设“3411工程”,即打造3大物流平台、4大物流信息中心、11大物流园区。目前,经进一步调整确定的11个现代化物流园区是:传化金泰公路港物流园区、依厂物流园区、鲁中保税物流园区、齐鲁化工物流园区、海尔新星物流园区、远成物流园区、山东中汇公铁物流园区、乐物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园、齐鲁煤炭物流园区、周村凤凰山物流小镇和鲁中现代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园。


  市级层面重点推动发展的五个经济园区,分别是:淄博经济开发区,以装备制造、健康产业、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为主导;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包含齐鲁产业区、金山产业园、湖田产业园、马桥产业园、氟硅材料产业园,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化工园区,引领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主城区南部区域包含张店区、淄川区相邻的6个镇,加速推进建陶等产能精准转调,实施赤泥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打造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先行区;淄博新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企业总部、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集群,打造全市行政、商务、金融、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宜居宜业新城和创业创新高地。


  我市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化工产业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紧急行动(2017年6月至12月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专项巩固提升行动(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力争通过3年攻关、2年巩固,将全市化工企业数量压减70%以上,着力优存量、控增量,调布局、促规范,提门槛、强监管,推动全市化工产业实现集约集聚、安全环保、高端高质发展。


  在“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推进10项重大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推动1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目前,我市已实施两批计划项目,共形成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58个,对企业增效和产业提升产生了积极带动作用。


  2013年起,我市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铸链工程”,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和创新集群、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我市已成立27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471家企业、175家高校院所。各联盟坚持协同创新、抱团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10%以上,产业创新活跃度得到有效提升。


  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淄发〔2017〕34号),主要包括重点人才集聚、引才用才机制、创新创业载体、人才发展生态、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的23条含金量高、突破力度大的具体措施,尤其在高层次人才编制管理、本科生补贴补助、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具有较大突破。人才队伍建设“六大工程”是“人才新政23条”的重要内容,包括高端产业人才“引领工程”、基础性人才“集聚工程”、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工程”、国际化人才“汇智工程”。


  我市计划自2017年起,利用10年时间,培养培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50000人次,其中技师、高级技师9000人以上。2017年,我市完成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9226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新型学徒制,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


  自2017年开始,我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推荐工作,并对经省认定的“隐形冠军”企业进行跟踪服务、政策扶持,引导中小企业走小而强、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市已完成首批企业上报工作。


  我市计划自2018年起,由市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分别负责,用3年时间对全市工业和服务业领域的规上及小微企业负责人进行一轮系统化精准培训,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018年,全市计划培训各类企业家2万人以上,其中市级组织培训6000人。


  2016年10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在京津冀核心区重点治理燃煤污染,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建设国家禁煤区。2017年7月,我市要求各区县划定建成区禁煤区范围。目前,除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外,全市10个区县均完成禁煤区划定工作,划定范围188.84平方公里,涉及38个镇(街道)。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计划两年内通过气代煤、电代煤以及整村搬迁集中供暖等方式实现全区无煤化。


  根据《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全盐量应小于1600毫克/升。近年来,我市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出水水质明显提高。2018年将深化治理成果,确保排水质量达标,实现稳定运行。


  2018年我市将组织实施的重点生态绿化工程。即:对矿坑、绝崖和破损山体进行综合整治,完成生态修复绿化3000亩;对南部山区宜林荒山加快绿化步伐,完成造林3万亩;加大退耕还果力度,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2万亩;对S102济青线、G309荣兰线、G233克黄线等新改建路段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完成绿化230公里。


  提级调查是指,为确保生态淄博建设调度会通报的重点问题得到彻底整改,由市级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区县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展开调查。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牵头,每月会同组织、监察、公安、环保等部门,对生态淄博建设考核排名靠后的区县重点环境问题展开现场调查、取证,对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双罚”制度是指,在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对企业所在区县政府财政资金进行等额扣减,由市级财政部门通过体制结算,统筹用于全市生态建设。2017年,我市已对7个区县31起案件实施“双罚”,罚款总额997万元。


  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工程,齐长城、鲁山、原山“三位一体”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工程,周村古商城建设提升工程,陶琉古镇建设工程,聊斋文化建设工程,市文化中心建设工程,高新区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工程,水系生态文旅建设工程,总投资约471.12亿元。


  按照全省统一要求,2018年要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2019年查遗补缺,2020年完善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网络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市265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省定标准,达标率89.88%。下一步,我市将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确保年底前全市范围内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并实现常态化运行。


  按照空间规划改革要求,2017年初国土资源部提出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全面总结提炼我市“多规合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积极争取,2018年1月,国土资源部下发试点工作通知,我市与济南、烟台共同列为全国41个市级规划试点城市。这是继2017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之后,关系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又一次重要机遇。本次试点期限为2021-2035年,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可提前三年通盘谋划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我市在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调整方面抢占先机,并可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为优化拓展全市发展空间提供科学的规划引领和坚实的资源保障,确保全市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率先落地实施。


  2016年底,我市启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其中,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是解决城市发展重大战略问题,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依据,是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前置性要求。城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法定依据,是城乡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城市交通与土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已在全省11个国务院批复总规的城市中第一个通过专家评审,2018年将完成报批工作。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已完成前期调研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计划2018年底完成成果编制,2019年按程序报批。同时,将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压茬推进绿地系统、城市供水、排水、环卫、供热等专项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


  北京路北延(鲁泰大道—黄河大道)、上海路北延(鲁泰大道—黄河大道)、中润大道西延(原山大道—淄博经济开发区界)、华光路西延(原山大道—西十五路)、淄河大道西延(原山大道周村“三防一青”基地)、人民路东延(东四路—鲁山大道)、华光路东延(东四路—乔宝路)、联通路东延(鲁山大道—张辛路)。8条城市骨干道路工程目前均已开工,计划2018年底全部竣工通车。


  包括鲁山大道—鲁泰大道、鲁山大道—张辛路、原山大道—鲁泰大道、原山大道—昌国路4座互通立交,以及鲁山大道—联通路、世纪路跨济青高速、西六路跨济青高速3座高架桥工程。其中,鲁山大道—鲁泰大道、原山大道—鲁泰大道、原山大道—昌国路3座互通立交已于2017年11月开工,剩余4座2018年开工。


  该项目北起胶济铁路、南至昌国路,西起柳泉路、东至东四路以东400米,总用地面积302.9公顷,主要包括火车站南站房、南广场、道路、新公交枢纽、安置房建设及猪龙河改造等工程。2017年10月以来,项目规划设计、征迁安置、资金筹措等工作全面展开,计划2018年3月中旬开始拆迁,6月中旬拆迁完毕,7月中旬全面开工,到2020年将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成为集综合交通枢纽、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和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智慧示范区。


  2012年,我市启动2011—2015年“乡村文明行动”,以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为突破口,以农村环境面貌治理和乡村道德文化建设为关键,全面实施“十镇百村”建设示范工程和文明单位助推乡村文明行动,全市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2017年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启动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实施人居环境、四德建设、新农村新生活、移风易俗、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提升工程”,推动“乡村文明行动”由城乡环卫一体化向“五化”延伸,由重点整治村庄环境向优化家庭环境延伸,由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向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延伸。到2020年底,全市85%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我市创建规划为:2018年各区县同步启动,整体推进、分批创建,到2020年全市整建制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011—2016年,我市已经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关于“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及全省统一安排,自2018年至2020年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指面向大众、办园规范、收费合理、财务公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幼儿园。我省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公办性质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需通过区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三类。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对区县调度考核力度,确保如期达到国家和省标准要求。


  医联体通常由区域内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成,是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我市“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是依托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医联体内实现诊疗信息共享、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心电、区域影像等诊疗事项,让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二、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目前,我市已建成25个医联体,2018年将建立全市健康大数据中心和居民健康服务外网,逐步实现网上预约、远程医疗、家庭健康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实现全市89家镇卫生院、区县级医院、市级医院全部互联互通。


  2017年,我市借鉴“第一书记”相关经验,从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医生到基层开展工作,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推进健康扶贫。“第一村医”共6批,每批100名、服务期半年,计划用3年时间直接帮扶600个村,辐射周边1200个村。目前,首批100名“第一村医”已经全部到村开展工作。


  2016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目前,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18年,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6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90%,签约居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我市计划从2018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对全市1950个城市住宅小区开展综合治理行动,2018、2019年分别完成总目标任务的60%、40%。主要任务是:规范物业管理、改善居住环境、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原则上2018年治理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住宅小区,2019年治理2000年以后建成的城市住宅小区。对房屋破旧、配套不全、设施落后的老旧小区,以整治改造为主;对已完成整治改造的老旧小区和新建住宅小区,以规范提升为主。


  指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商事务、协调互动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机制。我市计划到2019年,实现城市社区“四位一体”管理服务模式全覆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包括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2017年,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32个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单位之一。为此,市委、市政府将试点工作纳入2017年“十个新突破”考核内容,目前试点工作已圆满完成。

初审编辑:李波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