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法院构建阳光司法 打造“法治高新”新篇章

2017-11-15 09:25: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边增雨 丁稳 闫晓
    大众网淄博11月14日讯(记者 边增雨 丁稳 通讯员 闫晓)司法公开是法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公正公开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淄博高新区法院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契合时代要求的司法服务,努力让阳光照遍司法的每个角落。

   建设智慧法院 减少诉讼人诉累

  “温馨提示:2017年10月30日下午14时在本院在第三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原告齐某与被告韩某一案,请按时到庭!”开庭前三天,当事人齐某和韩某的手机上便收到了这样一条开庭提醒短信。“从立案到开庭,都有短信提醒,大大方便了我们这些当事人。”齐某指着手机里的短信对记者说。原来,淄博高新区法院的审判业务管理系统,在立案、送达、排期、开庭、执行等每个流程节点,都能以短信形式告知当事人。

  在高新区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来访的当事人只要用身份证在触摸屏上轻轻一刷,便可以查询到自己案件的进度,还可以语音联系办案法官,及时沟通。在监控室,记者看到无论是诉讼服务大厅还是当事人会见大厅,均达到360°无死角覆盖,所有干警和当事人的行为都同步录音录像,高新区法院的安防监控系统既确保了法院干警的廉洁执法,又能够切实保护当事人权益,确保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据了解,近年来,淄博高新区法院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为重心,围绕审执工作这一中心职能,坚持以司法便民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着力提升信息化深度应用能力。高新区法院以“覆盖全院、审政融合、深度应用、透明公开、安全便民”为信息化应用总目标,现已基本实现了审判业务管理流程化、司法政务管理数字化、司法便民服务信息化、队伍建设管理智能化、辅助决策管理一体化、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

  淄博高新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敦金告诉记者,除了科技法庭、掌上法院app等信息化应用,高新区法院还完成了以执行工作为主的外勤单兵系统建设,将信息化应用的覆盖范围扩展到执行、送达、安保等各个环节。“淄博高新区法院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智慧法院’,努力做到让‘让信息多跑路、让诉讼参与人少跑腿’,切实减少诉讼参与人的诉累。”张敦金副院长说。

  密织“五道过滤网” 多元化解决纠纷   

  “我这个案子,多亏特邀调解员窦老师的调解,没开庭就让我拿到了这两万六千元,可以赶紧去治病了。”当事人崔某对记者说。原来崔某一直在淄博一家公司工作,断断续续近一年时间,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后崔某因生了大病提出辞职,医药费无法从医保报销,崔某便申请了劳动仲裁,仲裁要求该公司补偿崔某双倍工资,该公司不服,于是到高新区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我院特邀调解员的调解,双方当事人在诉前就化解了纠纷,该公司最终赔偿了崔某2.6万元,崔某及时拿到了医药费。

  诉调对接中心是法院推进多元纠纷解决的重要场所,也是纠纷从发生到发展再到化解这一链条上的重要一环。2016年9月,淄博高新区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选配2名法官,同时选聘5名特邀调解员、6名调解助理。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诉讼与非诉化解机制的结合,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升级。

  淄博高新区法院通过密织“五道过滤网”,着力实现诉调对接无缝衔接、有序分流。导诉分流是第一道过滤网,分流法官为当事人细算“诉讼风险五笔账”,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诉前调解是第二道过滤网,特邀调解员深入了解纠纷内在原因后,用调解工作四步骤,耐心与双方当事人多次交流,慢慢打开心结,化解矛盾;庭前调解是第三道过滤网;对于诉前调解不成转入立案登记排期的案件,经指导分流室登记后委托特邀调解员为当事人分析利与弊、得与失,进行庭前调解;庭后调解是第四道过滤网,对于开庭前调解不成的案件,主审法官认为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委托特邀调解员配合主审法官和法官助理进行调解;探索执行和解是第五道过滤网,在执行案件立案前、执行过程中逐步探索将特邀调解制度引入其中,力争让矛盾纠纷分层递进化解。

  此外,除了特邀调解,淄博高新区法院积极与淄博市仲裁委联系,成为淄博市首家进驻仲裁诉调对接工作室的法院,自此,诉调对接中心可为当事人一站式办理诉前调解、仲裁调解、仲裁申请、诉讼立案、申请执行等全部业务,实现了诉前调解、仲裁、诉讼的无缝衔接。

  “自2016年9月至今,我院新收民商事案件2190件,通过特邀调解分流1109件,调解成功602件,调解成功率54%(最高的达到78%),占新收案件的27%,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达100%。”淄博高新区法院立案信访局局长李晓凤介绍说。

  开通司法服务“直通车” 感受身边公平正义

  “习总书记提到,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样才容易监督;看得见,才能使公平正义更加货真价实。”张敦金副院长对记者说,为了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让人民群众了解法院工作。淄博高新区法院拍摄法治微电影《妈妈请爱我》,打造“两微一网”新媒体品牌,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不断努力以公开促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司法公开的途径得到进一步拓展。近年来,淄博高新区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定时推送法律知识、经典案例、最新法治资讯等,架设法院与广大群众之间互动交流、拓宽司法公开的桥梁,深入强化廉政意识,努力打造“阳光法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除了加强新媒体宣传,淄博高新区法院还致力于普法宣传工作,近日,高新区法院拍摄的法治微电影《妈妈请爱我》,喜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通过法治公益微电影宣传法院工作、传播法治思想、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开始彰显。

  “无论是建设智慧法院,还是打造新媒体品牌,淄博高新区法院始终坚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努力提供契合时代要求的司法服务,让群众感受身边的公平正义。”党组书记、院长陈树礼如是说。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李晓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