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崛起的鲁中生物医药“硅谷”

2017-07-24 16:27: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仇晶

采访团一行抵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孙剑 摄)

工作人员介绍园区情况(仇晶 摄)

明亮整洁的实验室(孙剑 摄)

充满书香味的信息资料库(孙剑 摄)

听工作人员介绍园区情况(孙剑 摄)

  大众网淄博7月24日讯(记者 仇晶)7月24日下午,“全国媒体走进自创区”采访团前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淄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参观。这里园区占地面积不大,科技“含金量”却不小,园区汇聚了国家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山东泰山学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公益及专业化技术服务职能,园区多个项目接近产业化,仅2016年就创收1.58亿元,渐渐成为鲁中生物医药领域的“硅谷”。

  鲁中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摇篮”

  在淄博,众所周知高新区鲁泰大道沿线一座座看似普通的写字楼里聚集着淄博乃至全国甚至世界级的高新技术孵化器和科技企业,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又是这条“科技带”上最引人瞩目的一个,支撑起它的背后是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强市的决心。

  山东是医药产业大省,淄博又是医药产业大市,在17地市中淄博市的医药企业数量、技术水平均居首位。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淄博医药产业发展一直以化学原料药为主体,而作为现代医药产业支柱的生物医药板块却十分短缺,产业创新、研发不足,发展欠缺后劲。

  为解决这一问题,淄博高新区管委会依托本地产业优势,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及海外孵化器为支撑,建设了集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示范为一体的公益性、专业化创新产业园区——淄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

  自成立之初,园区就被赋予了公共技术服务、引进科研成果进行孵化转化、人才培育和引进、学术交流平台这四项职能,汇聚人才,汇聚项目,搭建平台提供公共技术支撑服务,已经成为淄博乃至鲁中地区医药创新发展的载体和支撑平台。

  撬动区域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采访过程中,许多实例让记者愈发觉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已经成为淄博市医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行业的重要“支点”,撬动着整个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是近几年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发展的突出亮点。过去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性要求,有些仿制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一些差距,因此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国医药行业缺失的一课。随着国家对药品质量与疗效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众多医药企业也面临着提升制药水平的严峻问题。

  面对这一行业环境的变化,园区充分发挥公共技术支持服务功能,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徐东向记者介绍,从2015年12月起大力发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建立机制中心,进行专业化培训,形成标准化体系,召开“新药开发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高层论坛”,为淄博市医药企业提供相关项目服务工作。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意义重大,有利于保障和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药品制剂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更有利于推动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鼓励工艺研究和创新,促进企业提升药品质量。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只是园区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外服务的其中一项工作。平台通过对外检验检测、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模式为淄博地区32家医药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累计为企业节约开支约500余万元,并与新华制药、帝斯曼、齐都药业、荣昌、金洋药业、罗欣、东岳集团、华阳制药等大型制药、化工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研发关系,服务市场拓展至鲁中地区。同时,研究院与2017年1月成功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使医药园技术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5—7年内创新升级平台功能

  据了解,园区现拥有办公场地1.16万平方米,研发实验室场地4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拥有在孵企业58家。为缓解园区现有可用空间不足,不断提升园区综合实力,高新区管委会启动医药园二期工程建设,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完善的功能配套设施及金融、技术、商务、实验、中式、中介等综合服务设施,拟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未来二期将重点建设“一平台、三中心”,即山东省创新药物研发中试服务平台、山东省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中心、山东省医药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中药与大健康产业技术转化中心等功能单元。

  未来,园区将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按照“提升平台标准、拓展研究院功能、完善园区服务体系”的思路,全面加强综合孵化、转化、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平台建设方面,以国际化管理运行标准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和规划化建设,重点建设山东医药中试服务大平台、鲁中大健康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在研究院建设方面,以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药物开发为目标,重点加强项目开发、转化体系建设和人才团队引进与培育;在园区建设方面,围绕五个服务体系提升重点建设资本金融、市场商务服务平台,推动园区孵化集群式发展。争取用5-7年时间,建立完善的以技术为特色和支撑的项目研发、转化平台和综合孵化服务体系,培育3家以上的上市企业,实现园区年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