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南定的91岁俄罗斯老太太尼娜收到家书

2017-03-09 10:25:00 来源: 鲁中网-鲁中晨报 作者: 潘赞名

老人手捧从俄罗斯寄来的礼物。

  文/图 记者 潘赞名 通讯员 冯萍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许多妇女都在庆祝这一节日。对于生活在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漫泗河村的俄罗斯裔老人尼娜来说,这一天尤为不同。一份特殊的礼物从万里之遥的俄罗斯飞到了中国,这是老人离开故乡俄罗斯84年以来,第一次收到来自故乡的家书。

 

  居住在南定的尼娜

  尼娜,中文名字叫刘墨兰,1926年生于前苏联沃洛格达省瓦赫涅沃村,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7岁时,尼娜随父母迁至中国。17岁时嫁给了丈夫刘春书。27岁时,尼娜随丈夫回到淄博老家,一住就是65年。

  在村民眼中,尼娜是一个勤快、要强、开朗的人,喜欢唱歌。从《在那遥远的地方》、《苏武牧羊》,到苏联歌曲《喀秋莎》、《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她都喜欢唱。

  如今,“尼娜”这个名字对老人而言更像是一个小名。在这里,她叫刘墨兰———丈夫特意选了寓意高洁的兰花来为她取名。

  已经91岁高龄的尼娜还会说简单的俄语,能用俄语准确地说出自己出生的前苏联小村庄———瓦赫涅沃,但儿时的记忆也仅限于此。来中国后,她再也没回过俄罗斯。

 

  社会各界关心尼娜

  尼娜经历过颠沛和艰辛,如今的她对平淡的生活很满足。淳朴的南定镇漫泗河村的村民都很照顾她,她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尼娜老人勤劳、乐观,除了白内障和心脏有点小毛病,身子骨还很硬朗。近年来,很多爱心机构和志愿者一直在帮助老人。

  2013年,淄博当地一家医疗机构免费给老人的左眼做了白内障手术。今年,另外一家医疗机构免费为老人的右眼做了白内障手术。淄博市公安消防支队南定中队战斗班更是形成了定期帮助尼娜的传统,送棉衣、送煤炭、送油、送面,来看望尼娜的社会爱心人士越来越多。

  除了经常有人来探望和送慰问品,区、镇、村里还给老人发补助金。新的一年,加上高龄补贴等补助,每年老人的补助金能达到12000元。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村里想让尼娜入住敬老院,但她不同意。她说,自己活到这个岁数,也没什么大的心愿,哪儿也不想去,就想留在自己家里,干点喜欢干的事,老人勤快了一辈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媒体报道引起俄罗斯家乡关注

  早在2013年本报就报道了尼娜的事情。今年春节前夕,新华社报道了老人的传奇故事,在老人的故乡沃洛格达州引起轰动。沃洛格达州州长奥列格·库弗什尼科夫和几所中小学的孩子们给尼娜写了信,从俄罗斯寄到中国。

  3月8日,南定镇工作人员将这份祝福转交到尼娜手里。当尼娜将信件打开,满满的祝福感动着她。

  瓦赫涅沃村的孩子们在信中写道:

  “我们高兴地得知,我们的同乡幸福地生活在遥远的中国。我们明白,与您当面交流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也许您至少能偶尔回忆起自己的故乡……故乡的大门永远向您敞开,希望您能回来看望同乡!”

  为了确保信件和礼物顺利送达尼娜手中,俄罗斯孩子们请求沃洛格达州州长奥列格·库弗什尼科夫帮忙转达。州长被孩子们的心意感动,也被尼娜老人的传奇故事打动,亲自给老人写了一封慰问信:

  “您的故事是中俄人民世代友好的生动例子。您的勤劳和乐观令我无比钦佩和尊重……”

  信中附有老人出生村庄的照片,还有孩子们特意为老奶奶编织的公鸡吉祥物。

  收到家乡的来信和礼物,尼娜有些激动,她用汉语对记者说,她现在在中国过得很好,也希望州长和孩子们能来中国做客。

  张店区财贸局给老人送上了一台音乐播放器,里面传出了歌曲《喀秋莎》。尼娜跟着哼唱起来,随后她还唱了几首中国歌曲。“在这里生活了80多年,我有了一颗中国心。”

  尼娜现场给沃洛格达州政府和当地孩子们回信。“谢谢你们,我爱你们!”老人在卡片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南定镇政府也将当地的照片随尼娜的回信一起寄出。随着回信寄出的还有淄博华光陶瓷赠送给沃洛格达州和学校的陶瓷礼物。淄博的陶瓷也带着尼娜深深的祝福飞往俄罗斯。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雨萌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