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五年发展回眸: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32.45亿元

2017-01-19 10:14:00 来源: 大众网-鲁中网 作者: 孙剑 张钰珊

  大众网-鲁中网淄博1月18日讯(记者 孙剑 见习记者 张钰珊)1月17日上午,周村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区会务中心第一会议室隆重开幕。周村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刘伟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周村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富而强、精而美”的幸福周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较五年前均有大幅度增长。

  大力发展“两型经济” 启动投资20亿元鲁商示范园项目

  过去的五年,周村区持之以恒发展科技型工业、服务型经济,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百年商埠焕发蓬勃生机。据统计,2016年全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2.45亿元,是2011年的1.4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亿元,是2011年的1.56倍;三次产业比例由3.3:52.6:44.1调整为2.8:45.7:51.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2亿元、197.7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17倍和1.66倍;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29.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593元、15353元,分别是2011年的1.57倍和1.65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8.1万元,比2011年末增加3.53万元。

  在经济发展中,周村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持续提升规模档次,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商贸物流产业园区加速建设,新增市场面积65万平方米,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80亿元,创建为中国软体家具产业基地;成为阿里巴巴全国首家县域级跨境电商合作伙伴,240家外贸企业实现线上交易;同时,举全区之力加快古商城保护开发,汇龙园建成运营,启动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鲁商示范园项目;加强古村落保护利用,李家疃、万家等9个村列入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省旅游特色村。2016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30万人次,比2011年翻一番。商贸流通业日益繁荣,银座桃园店建成投用,富瑞特城市广场开业运营。

  工业投资123.3亿元 纳税千万元工企业达18家

  五年来,周村集中培育壮大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新上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38个,总投资达123.3亿元。其中,启动建设新材料产业集中区,纺织行业加快转型,创建为全国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地区;实施“强筋壮骨”工程,催化剂、凤阳、华安、华信等市“双50强”、区“双20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赫达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直接融资2.4亿元;全区在“新三板”、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等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达到41家,7家挂牌企业获省直投基金股权投资2254.3万元,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位居全市前列。

  同时,全区纳税过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18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技改项目631个,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3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9.3%,比2011年提高6个百分点。开展“优化金融环境打造诚信周村”专项行动,设立2亿元企业转贷应急资金,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成功引进中国500强天虹集团重组兰雁集团、上市公司四川爱众并购周北热电,周村老牌企业重获新生。政策争取取得重大突破,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列入国家支持范围。

  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 推进环保综合治理

  过去的五年,周村区在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方面累计投资7.7亿元,综合提升机场路、青年路、东门路等20条城市道路,城市主次干道升级改造全部完成。其中,投资2.2亿元建成雨污分流系统,敷设地下管网132公里;累计投资2.5亿元完成48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惠及群众3万余户。实施旧城旧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32个,改造背街小巷48条,建成便民市场6处。实施涿河、米河综合整治,清水润城效果初显。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旱厕改造,累计改造旱厕13750户。

  截至2016年底,预计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1年降低24%、31%。实施骨料、耐材、砖瓦窑等行业环保综合治理,121台直燃煤锅炉全部取缔或置换清洁能源,工业企业燃煤量减少37%;露天烧烤大排档全部更换无烟烤炉,淘汰黄标车3947辆,完成1870个空气异味污染点源治理;建设周南污水处理厂,扩建淦清污水处理厂,全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3万吨;全区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02%、42.7%。

  推动改革落地生根 累计民生支出61.72亿元

  民生工作方面,取消、冻结区级行政审批事项82项,审批时限平均提速50%以上;建成市民之家,45个部门430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入驻,群众零次和一次跑腿率明显提高;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完成132个村7.7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在全市率先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公车改革按要求完成,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工作中,周村区政府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累计民生支出61.7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1.31%。连续12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财政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并轨。建设保障住房2468套,为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780.4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102个村6.8万群众。扎实推进精准扶贫,1823户336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改扩建正阳路小学、凤鸣小学等16所学校,新增改造校舍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5.2亿元建成启用区医院新院。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发展环境需持续优化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全市“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和“十个新突破”工作重点,坚持稳中求进,注重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民生保障,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总投资114亿元的20个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和个数分别比上年增长73%、100%;围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2.2亿元的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16.7万平方米,2431户群众将搬入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新居。一年来,突出治气、治水两大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周村建设“百日行动”和绿动力提升工程,关停取缔各类污染企业290家,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154天,比上年增加53天,主要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改善5.3%和22.4%;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全面推进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2016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5%、10.8%,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1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回顾发展历程,也应清醒地看到,周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缓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引领支撑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不足,发展动能需加速转化;税源基础不够稳固,刚性支出逐年加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环保治理、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等领域责任体系、长效机制落实不够有力;城乡低保、大病救助等民生政策标准不高,优质高端医疗、教育、养老等资源比较匮乏,民生改善仍需持续加力;部分机关干部存在怠政懒政问题,担当有为、争创一流意识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需持续优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周村区政府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