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16-12-07 19:19: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李乐天 杨博文 许文
中埠镇小学校长孟强
张店区中埠镇小学校长孟强做客淄博大众网
中埠镇小学校长孟强及两位老师做客淄博大众网

  大众网淄博12月7日讯(记者 李乐天 杨博文 许文)“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应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引领,就像一条大鱼带领一群小鱼,溯流而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是怎样的人,孩子就会成长为怎样的人。”12月2日,张店区中埠镇小学校长孟强做客淄博大众网《淄博著名教育工作者》系列访谈时这样说。近年来,中埠镇小学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强化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做到了“知行合一”,成为一所被社会高度认可的乡村学校。

  知行合一,德育让知识变得更“亲近”

  孟强介绍,孟强介绍,中埠镇小学创办于2000年8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及传统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他认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生的思想品行教育不应该孤立存在,而应体现在举手投足、坐卧行走之间。所以学校的品德教育,也应强调知行并重、知行合一。

  低年级的孩子刚入学时,应强调习惯的培养。“行在知前,学校在日常生活中,会要求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准备好下面要用的课本、捡拾起地上的垃圾、收起自己的板凳。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不去讲为什么。”孟强表示,当孩子年龄渐长,就要以知促行。比如说,学校的校本课程重视国学经典诵读,要求修身为本。“通过诵读经典,明白了一些道理,那么在学习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去践行。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才能使思想道德境界日臻完善。

  孟强认为,德育的秘诀就在于让教育的内容与自身发生关联。“当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对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先有了真切的亲近感,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才是成功的。”

  艺以养性,国学让生命变得更“温润”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时理解能力有限,像中埠镇小学这样针对性地对孩子国学素养进行培养,是否有拔苗助长之嫌?孟强表示,儿童的智力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是13岁以前。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小注重积累,才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气质。”

  正是基于这样的育人目标,中埠镇小学构建实施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德是根本,文是主题内容,艺是修养手段。孟强说:“文以载道、艺以养性,一内一外,一理性一感性,最终目的还是修养品性。”他表示,学校的国学教育重在力行。学校专门开辟出了一块小菜地,鼓励学生学习一定的农耕知识并积极参与到学校花草的养护中。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周围的历史遗址,学习齐国历史故事,感悟黑铁山红色文化。

  言传身教,教育就是滋润与呵护

  谈到对教育的理解,孟强认为“教育就是滋润与呵护”。呵护不应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呵护。他说:“‘童蒙养正’,当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那么老师与家长就要更加注重发挥引领作用。就像一群小鱼,会自动追随一条大鱼溯流而上。身教重于言教,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孟强认为,老师在学习生活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激励孩子形成弘大的志向、坚毅的品质,指引孩子走向远方,实现自我价值。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袁菲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