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三无价格低廉 充电宝或成“移动的危险”

2016-12-05 10:57:00 来源: 淄博晚报 作者: 商萍萍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常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使用频率高、耗电量大,因此不少人都会随身携带一至两个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以便随时随地进行充电。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充电宝的市场较为杂乱,很多产品价格低廉、外形俏丽,但质量不过关,多数为三无商品,更有市民在使用充电宝时差点发生危险。

  充电宝成外出必备

  质量却非首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手机和充电宝的“标配”组合现已成为市民外出的必备品,而充电宝的外观、容量、价格是市民购买优先考虑的因素,最重要的质量问题反而遭到了忽视。

  昨日,记者以手机没电,有急事需充电为由,向多位市民询问是否带有充电宝可借用,八成以上市民表示携带愿意出借,并拿出了各式各样的充电宝,而这部分人群中又以年轻人与学生居多。“我这个是一万毫安的,网上买的大概50多块钱,可以充三四次电,还挺好用的。”一位学生拿出一个卡通样式,但并无商标的充电宝告诉记者。当记者询问起使用过程中是否担心安全问题时,该学生表示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大家都在用,也没见出什么事,而且才花了几十块钱,不好用就再换一个呗。”该学生告诉记者,她这款充电宝在使用的半年多时间里,只有最近几次充电时有明显发热的情况,但拔下插座在阴凉处放置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原状。

  随后,记者从多个网店搜索发现,充电宝依照容量、品牌等不同,价格从50元到数百元不等,其中80元左右的充电宝销量较高。而网店所打出的宣传标语绝大多数以“大容量、智能快充、外观包装配送”等为主,关于使用安全、说明、注意事项则鲜有标注。

  三无产品存隐患

  购买要认准3C标志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在给充电宝充电时,突然造成家中电线短路。“刚把充电宝插到插排上充电,电源指示灯就不亮了,把充电宝拿下来,指示灯又亮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据陈先生介绍,在连续插拔插座几次后,插孔地方冒出了火星,并伴有“滋滋”的声音,充电宝的两项插座地方也有明显熏黑的痕迹。“家里电器都没电,我才发现是跳了闸,一个小小的充电宝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对此,陈先生十分不解,因害怕有危险便弃之不用了。

  记者了解到,充电宝自身是一个锂电池聚合物的储电设备,根据容量大小可存储一定电量,相当于大容量的锂电池设备备用电池。然而部分三无充电宝,大多存在质量问题,在摩擦或碰撞中,便极易产生高温、火花,因而导致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本报提醒:充电宝在外出移动时使用频率较高,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外包装上是否标明厂家生产地址、电话等信息,不要只因价格低廉、外观俏丽便选购“三无产品”,购买时要认准“3C认证”。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充电宝充电完成后要及时将其从插座上拔下,避免长时间处于充电状态;使用充电宝时,尽量减少或不同步使用手机。  (晚报记者商萍萍)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