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学生将能实现跨校上课

2016-05-10 11:33:00    作者:杨飞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意见 学生管理 德育体系 弹性学制 创业教育
[提要](记者杨飞)昨日下午,山东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召开。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要建立校际合作育人模式,支持高校建立校际联盟、专业联盟,互派教师、互换学生、互认学分,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晚报讯 (记者杨飞)昨日下午,山东省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召开。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要建立校际合作育人模式,支持高校建立校际联盟、专业联盟,互派教师、互换学生、互认学分,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校长负责制

  今年4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指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例会制度。健全学术委员会、学校理事会制度,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加强校务财务监督。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提出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由高校自主确定教学、科研、教辅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总量,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自主公开招聘各类人才。适当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统筹使用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实施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制度,允许高校在限制性目录和预警目录以外自主设置专业。选择5所左右省属高校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扩大二级学院的人、财、物等管理权。

  立德树人

  《意见》提出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教师评价等制度体系。探索本科综合评价录取等招生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完善高职与本科、中职与本科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制定专业目录,优化专业布局,实施动态管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实践课比重,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学养,完善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完善教师到企业和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制度。扩大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人员互聘(“双百计划”)工作实施范围。建立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校企联盟

  《意见》提出扩大对外开放,拓展丰富教育资源,提出支持高校海外办学、开展专业教育国际认证,鼓励我省驻外企业设立留学生奖励基金,吸引国外学生来鲁留学、就业。鼓励设区市政府与学校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共建机制,推进市校合作共赢。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高等教育。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组建教育集团、专业联盟。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实施专业同城跨校整合,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

  教学改革

  在最受关注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方面,《意见》明确提出:1.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2.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深化学分制改革,形成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学习进程和任课教师的机制,到2020年,全省本科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3.探索本科综合评价录取等招生制度改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深化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高职与本科、中职与本科贯通分段培养模式。4.建立校际合作育人模式,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5.增强高校科研育人功能,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6.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提高实践课比重;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7.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开放式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8.鼓励企业接纳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政府按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落实税收减免政策。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