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记忆:10万淄博儿女共建太河水库

2015-08-25 14:48:00    作者:赵瑞雪   来源:淄博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太河水库 水库工程 作品 抗战故事 淄河
[提要]淄河发源于莱芜市碌碡山东麓,向北流经博山、淄川、临淄、寿光汇入小清河,全长122.55公里。治理淄河,兴建水库成为两岸人民的多年夙愿。1959年10月,淄博正式向省报送《金鸡山水库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兴建金鸡山水库。

  太河的红色记忆,怎能不提太河水库?这个全市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地,从一开始就被喻为“金鸡山下的丰碑”。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追溯这项历时30余载,动用人力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在淄博史无前例的工程意义匪浅,饮水思源,一起感受那段激情岁月的精神力量。

  淄河发源于莱芜市碌碡山东麓,向北流经博山、淄川、临淄、寿光汇入小清河,全长122.55公里。其中流经淄川境内长度30公里,而太河水库上游就控制着780平方里的流域面积。在过去,每逢山洪暴发,水流湍急,淹没良田,人畜冲走,民不聊生。据史料记载:1945年7月6日,博山地区1小时下雨200毫米,巨大的洪峰将上游3000亩土地冲毁,盆泉村被吞没,全村90多人被大水冲走。到了干旱年份,水贵如油,河干地裂,禾草枯黄,颗粒不收。为了生存,群众只得到十几里外去挑水维持生活。

  治理淄河,兴建水库成为两岸人民的多年夙愿。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领导群众向大自然宣战,改山治水,兴修水利,造福人类。省里派专家、技术人员到太河地区的淄河段进行勘测设计,通过论证,认为在金鸡山下建一拦河大坝,拦洪蓄水,可一举多得,不仅保护下游的黑旺铁矿,减少开矿排水量,节约能源、加快开采,还可灌溉淄川、张店、临淄等区县良田40余万亩,变旱田为水浇地,提高粮食产量,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淄川、张店、临淄部分干旱地区的人畜用水。与此同时,还能发挥泄洪调洪作用,根治淄河西岸的洪涝灾害,以及解决日益增长的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

  1959年10月,淄博正式向省报送《金鸡山水库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兴建金鸡山水库。1960年初,兴建金鸡山水库获得批准。当年1月,建立了淄博金鸡山水库工程指挥部和中共淄博市金鸡山工程工作委员会。经过相继的勘测、论证,技术人员一致认为在金鸡山下筑大坝最合适。因为太河地区地质条件好,河床岩石比较完整,没有破碎断层,渗漏不严重。

  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山治水大工程拉开序幕,这一正确决策,得到了淄博人民的热烈拥护,忠厚善良的太河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支援了革命队伍;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奋起抗日、浴血奋战的辉煌篇章,您还有哪些太河记忆,来一吐为快吧!“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故事·红色太河”征文大赛投稿具体要求:以英烈事迹、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与红色太河和马鞍山保卫战相关的抗战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作品观点正确,史料真实翔实,感情真挚健康,文字规范优美;作品体裁不限,散文、小说、诗歌、杂文、纪实(史料)等文学体裁均。纪实、回忆录等文体需尊重史实,内容真实可靠。篇幅一般不超过3000字,诗歌不超过30行,可配发相关照片,征稿至8月30日。本次征文原则上以电子邮箱投稿为主。来稿请寄xiumeitaihe@163.com,并在邮件主题注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及作品标题,同时以附件形式附上作品文档,注明作者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投稿咨询电话:0533-5080111 18053360072

  (晚报记者赵瑞雪 整理自《红色太河》)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