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袁菲菲
淄博新闻网讯 (记者 赵瑞雪 通讯员 魏金辉 李飞)昨日记者自高新区获悉,3月-4月底,高新区将奋战六十天,确保投资196亿元的14个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018年,高新区纳入区域化评估评审范围的五个功能园区8.84平方公里,变“生地”为“熟地”土地上,将落地多少项目?又将诞生多少个“高新区速度”?令人期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位于高新区新能源新装备园区的汉能光伏产业集群暨一期6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是首个享用区域化评估评审成果的企业,在40天内便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开工时间至少提前了5个月,目前该项目已经投产。
区域化评估评审,就是建设项目在进入功能园区前,将审批过程中涉及共性的中介服务指标由中介服务机构统一提前做好相关评估,由“单体把关”变“总体把关”,将功能园区整体提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规划环评等五项涉建指标的评估评审,形成整体评价,实现成果共享。
建设项目前置审批的评估评审手续多、耗时长,已成为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重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建设项目前置审批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的通知》,把高新区“新能源新装备产业园区”部分地块列为市里唯一一个“市级区域化评估评审试点”,先行先试。为进一步加快涉建项目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达效,全方位优化招商引资服务环境,高新区将“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的做法在全区进行了推广。确定新能源新装备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先进陶瓷先进装备制造园、功能玻璃高分子助剂园五个功能园区所辖约8.84平方公里纳入区域化评估评审范围。
据悉,五项评估指标形成整体性、区域化评估评审结果,将“生地”变成“熟地”,让进园区的所有企业实现成果共享,大大节省了时间,促成了项目建设的“高新区速度”。此外,变“企业逐项买服务”为“政府一次性送服务”。仅一年多来,高新区五个功能园区进驻涉建工业项目100余家,企业无需再办重复性评估,大大节省了费用,成果共享成为常态化,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切实为企业带来了“红利”。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袁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