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企业积极应对疫情 危中寻机实现逆境突围

2020-03-09 10:08:00 来源: 周村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路意
  大众网·海报新闻淄博3月9日讯(记者 路意)3月4日,山东华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口罩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师傅卯足了劲加紧生产。而就在春节前,华业还只是一家单纯生产防疫物资原材料无纺布的企业。“这些年,我们只是忙于低端原材料生产加工,长期处在产业链下游。疫情当前,危机便是机遇,我们火速上马口罩、防护服成品生产线,在疫情中寻求新突破。”华业医疗负责人李波说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疫情影响,周村广大企业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数字化生产、信息化管理为突破口,危中寻机实现逆势突围。
  华业的危中寻机,寻的是产业链升级,而山东新景机械有限公司的办法则是跨界。为了助力地区和企业自身解决口罩紧缺问题,新景机械在行政审批、工信等部门帮助指导下,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山东乐艾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新企业将从事口罩等医疗物资的生产。“厂房是现成的,设备也订购了,预计3月中旬到厂,3月下旬达产。”从新景机械总经理范学军的话里,记者感受到了企业上下充足的干劲。
  在平时,恒利纺织的主营业务是生产高档环保面料,防护服胶条在企业所有业务中的占比很小。疫情突至,防护服胶条成了稀缺的防疫物资,恒利纺织也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防护服胶条生产商。形势不容等待,机会转瞬即逝,恒利纺织迅速调整产业链,并在省工信厅直接指导下,快速上马总投资5000万元的“年产1.6亿米胶条”技改项目,开足马力保障防护服生产企业的胶条供应。
  无独有偶,淄博德坤薄膜有限公司也快速上马“年产10000吨复合医用材料”技改项目,建设医用防护用品标准化实验室;华业公司则把“600万只/年日常防护口罩”生产项目升级为“6000万只/年”,卯足劲扩大产量;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等不靠,在全面启动搬迁改造项目的同时,争分夺秒、开足马力,全力以赴生产一次性PVC手套,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采访中,记者深刻体会到,企业快速上项目、扩产能,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企业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他们没有把眼光盯在当前,而是瞄向了未来。疫情过后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是否会发生因产业链过长而制约发展等问题,企业早已提前作出了预判和规划。“目前,我们联合发改、金融及各镇办组成驻企专班,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突发问题。同时,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设备闲置等问题,我们也将及时帮助调整产业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复工复产全面启动后,人员紧缺成了几乎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难题。此时,“智慧工厂”的优势凸显了出来。在淄博大洋阻燃制品有限公司控制室内,技术人员通过从德国引进的ERP染色流程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保障生产线正常运行。“目前虽然一线员工还没全部返岗,但数字化生产模式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恢复产能。”面对疫情导致的人手紧缺,大洋阻燃负责人吴凤华非常乐观。据介绍,下一步企业将继续深耕阻燃类纺织品细分领域,不断深化“智慧工厂”建设,真正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数字赋能,为精准防疫注入“硬核”力量。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西铁城精机、新景机械、方达电商园等企业均自主开发了不同类型的新冠肺炎防疫防控管理系统,让无形的大数据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利用智能化手段,不仅能对企业防疫实施精准管控,同时也有助于规范企业生产的日常管理,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静如是对记者说。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唐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