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双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2017-08-04 11:20: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刘江 燕旋
    大众网淄博8月4日讯(记者 刘江 通讯员 燕旋)古塔斜阳,鬼谷仙境,民俗悠长,家训琅琅,近段时间淄川区双杨镇用这些高历史文化颜值剪影频频刷爆朋友圈。
  6月24日,出席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的200余名代表分两批来到双杨镇参观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7月8日,淄博市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现场推进会代表亦来到双杨镇现场观摩。双杨镇之所以能够在精神文明方面一枝独秀,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不仅是因为双杨镇数十年来坚持大力发展经济,坚决打赢“三大战役”,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更是因为双杨注重培育文化软实力,以文化来凝聚精神力量,用文化自信来为全镇转型发展注入持久的道路自信和前行动力。
  民俗馆里话桑麻,不忘峥嵘岁月
  在全国文明村赵瓦村,有一处景点令人印象深刻,那便是民俗馆。占地500平米的民俗馆位于学校与幼儿园之间。在那儿,陈列着从第一代拖拉机到抡耙、纺车等农作用具,陈列着250余件老物件以及老照片。每当看到这些物件,村民们总会打开话匣子,忆起当时辛苦的农耕生活。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民俗馆的作用之一在于让人们想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民俗馆教会他们的是幸福没有捷径可言,只有智慧的头脑和辛苦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白沙村的乡情馆也是如此。那里展示的是村内名士、英模事迹,让村民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村庄由来和姓氏简介让村民不断重温村庄的历史。村庄东南角十几间经历旧村改造却不曾变动的平房,提醒着人们往昔的清贫生活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进藏梓村,映入眼帘的便是鬼谷子的巨型雕像,它矗立在占地20余亩,可容纳千余人的文化广场中央。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藏梓村的梓橦山是鲁中历史文化名山。传说古时该山生长了大片梓树和橦树,故称此山为梓橦山。梓橦山有鬼谷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王樵等历史人物遗迹和传说。
  1994年开始,藏梓村在充分挖掘人文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依托鬼谷子文化,对梓橦山进行规划开发,建成了占地1500余亩的国家级3A风景区梓橦山鬼谷洞风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1998年5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为梓橦山鬼谷洞题词“鬼谷仙境”。文化旅游产业现已成为藏梓村的支柱产业,年收入200余万元。更为重要的是,鬼谷子、孙膑和庞涓的一段段故事经由村民代代口耳相传,发扬光大,周边居民在梓橦山的怀抱中分辨着善恶忠奸,习得做人的道理,以史为鉴,正己德行。
  高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月庄是双杨镇远近闻名的村庄,不仅仅是因为村子富裕,更是因为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宜畏天命,宜奉王章,宜敦孝友,宜济人物,宜勉谦和,宜安懦拙,宜守耕读世业,宜遵淳朴家风,宜待人人大度,宜持事事小心。戒杀生,戒邪淫,戒傲,戒贪,戒赌,戒斗,戒懒,戒奢,戒无信无礼,戒不孝不仁。”月庄村的家训广场中心有一座村风村训碑,这些语句便出自村风村训碑上面的高氏家训。高氏家训由月庄高氏家族的先祖高珩制定,高珩曾任国子监祭酒,著作不下万篇。从那时起,月庄高氏家族就有了自己的家风家训,高氏族人代代模范遵守并惠泽全村。至今已流传了四百余年之久。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月庄为代表的各村开始编村志,传家训,并把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发展红白理事会和家族大总等乡村治理新模式,综合陶冶和培育居民的道德修养。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它彰显着从古至今思想的精华;文化是民族的脊梁,它是民族独特性和民族前途的最佳指示牌;文化是最大的精神力量,它团结着全体人民沿着正确道路前行。双杨镇巧用历史文化,推动移风易俗,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唤醒人们心底对往昔乡村的那份乡愁,用文化点亮人民心底的良知,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转型升级、环保、拆迁等各项经济社会任务的圆满完成,推动一个更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义、产业结构更加协调、更加注重居民身心健康和民生福祉的美丽新双杨加速到来。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李晓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