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规训代代传 春风化雨入人心

2017-05-25 19:15: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释修振

   

   

  大众网淄博5月25日讯(通讯员 释修振)夜读王氏家族的家规家训,开始的时候还不以为意,漫不经心,渐渐细看便被吸引,不觉入神,等一字一句斟酌着读完,联系自己去验证,不由惭愧无地,汗流浃背,同时慨叹王氏一族能数百年间簪缨不绝,果然绝非幸致。 

  王氏的这些规训,除极少数不可避免地带点封建糟粕之外,绝大多数都朴实无华却包含至理,放到现在的社会中,仍旧如同暗夜明珠,散发着灼灼光华。实在值得每个家庭、每个人、每个为官者去认真体味,身体力行。 

  惜时苦学通鬼神 

  众所周知,王氏一族为官者甚多,甚至多到了让一般家族瞠目结舌、羡慕嫉妒恨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辈一辈都极为重视读书,且善于总结读书的经验、心得。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观深入了王氏子弟们的心灵。不待扬鞭自奋蹄。人人珍惜时间,个个发奋读书,年深日久,顶顶乌纱帽纷纷飞来自然不在话下了。而王氏长辈们的殷殷劝学之言,也必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王重光的《教子诗》有这样的句子:“好向窗前惜日月,管教足下起风云。千言万语无他意,一举成名天下闻。”看人家这爹怎么鼓励儿子的:“儿子啊,趁年青赶紧读书啊。我和你说啊,好好读书好处多啊。你现在能够耐得住寒窗寂寞,将来就能平步青云啊。我说这么多,归根结底一个目的,就是盼着你有一天能一举成名,名动天下啊。” 

  事实证明,老爹的话起大作用了。王之垣后来果然没有辜负老爹的期望,出人头地,且在《炳烛编》中说出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少年不学堕复堕,壮年不学亏复亏,老年不学衰复衰。一息不学谓之忘,一时不学谓之狂,一日不学谓之荒。”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勉励后人:活到老,学到老,啥时候也别忘记了学习。少年不学习就会堕落,跟不上别人前进的步伐;青壮年不学习就更是吃大亏了,损失难以计算;老了身体衰弱、精神衰弱,还不学习的话就会更加衰弱,思想、知识等就会越来越倒退。一会儿不学习,还可以找到理由,说是忘记了。一个时辰不学习呢,那就是狂妄、放荡了。一天都不学习的话,那就等于荒废了时光,白活了。 

  关于作文和读书过程中的思考秘诀,王之垣在《念祖约言》中也有极为精彩和实用的阐述:“思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这绝对是有过真实体悟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读书也好,作文也好,遇到难题了,别怕,你就思考思考再思考,反复思考。实在思考不明白,自然就会有鬼神来帮你。其实,不是真的有鬼神来帮你,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另外,王象晋在《清寤斋心赏编》中给子弟们提出了读书的中肯建议,他指出:“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意思是说,书很多,学问很多,而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想什么都读,什么都学,是不明智的。要专一,选准一个方向下功夫,才容易取得成功。否则,会白白浪费大量时间,而一无所成。 

  王氏家族的这些劝学之语,这些读书的经验,宝贵无比,值得倡导。  

  处世修身有分寸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活这一辈子,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同时,这也是活着的任务和目的之一。而“世事维艰”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感叹。是的,处世太难了! 

  关于这个问题,王象晋在《清寤斋心赏编》中有一段精彩论述,他说:“世人多言处世难,非世果难处,无所以处之之方耳。如我好胜,谁甘处其败?我好富,谁甘处其贫?我好自是,谁甘处其非?我好安逸,谁甘处其劳碌?推之一切,莫不皆然。常将自己心向别人一忖量,则损人利己之事必不敢做。”这段话不仅仅对涉世未深的年青人,就算是对那些左右逢源、圆滑世故的中老年人,也是有着很大的提醒意义的。王象晋说,人们都说处世很难,不是难,是你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啥方法?下面他没有接着说,而是用了一系列的设问句:我总喜欢胜利,那谁喜欢失败啊?我总希望富贵,那谁喜欢贫困啊?我总是对的,那谁是错的?我总喜欢安逸,那谁来干活啊?几个设问之后,他说出了答案:啥也是这样啊,你不能总想着自己,要将心比心,以己度人,经常从别人的角度考虑考虑,看看你做的事情别人会受什么影响。这样,你就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了。 

  王重光也有观点:“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就是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首先要正心,不能有歪邪念头,然后是做事,也一定要做好事、善事,符合道义的事。而交朋友要交志同道合的,说话也不能胡说八道,要有水平,要有文化,有教养。 

  节俭成廉防祸患 

  “日用节俭,可以成廉。”这是王渔洋《守镜》中的话。意思是说,在日常的生活中,吃穿住行等都力求节俭,就可以慢慢养成廉洁的好习惯。我想,这八个字可用“节俭成廉”四字概括,乃王氏一族长盛不衰的法宝之一。习惯的力量不可思议,不可忽视。平常养成,非常时就起作用,尤其可防微杜渐,避免成为贪官、赃官。 

  王象晋所著《念祖约言》中,记录了父亲王之垣的一个故事,也是讲节俭。里面说王之垣以身作则,一生只穿粗布衣服,吃清淡食物。某次,王之垣看到家里有一件绿纱裙,竟勃然大怒,马上亲手撕裂,并说那是败家子才穿的轻浮衣服。可见他的节俭绝不是表演,乃天性也。或者说其修养使其自然如此。我想,王之垣之所以如此,应该是他深知,追求奢华享受会遗害无穷。如果放任子弟,则败家之日不远。 

  而看看现在,“节俭”竟成为被某些人耻笑的一个词语。尤其前些年,吃顿饭酒菜力求丰盛昂贵;穿衣戴帽你攀我比,追求名牌;室内装修极尽豪华,动辄数十万;买车要买好车、豪车,甚至不惜借款、贷款......种种人,种种行,与老祖宗的“节俭”二字背道而驰。不错,国是富了,家是富了。可是,精神呢?一部分人却越来越贫穷,穷得连乞丐都不如。  

  为官之道清慎勤 

  学而优则仕。王氏一族在祖祖辈辈正确的家规家训引领下,大小官员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王士禛更是做到了吏部尚书的高位。雨后春笋般的官员,却几乎全部是清官,在贪官污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封建王朝,堪称奇迹。 

  那么,有何秘密? 

  王士禛在《手镜》一书中这样写:“......不过‘清慎勤’三字。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 

  简单三个字,无穷做官理。 

  不在没人处受贿,就是“清”。这一点,过去不知道多少官员都因之栽倒。就是现在,也难说没有这样的事情。暗夜之下,掩盖了多少污浊。 

  不论什么事情,不论面对什么人,都要小心,千万不要一朝权力在手,就无所顾忌,任性妄为。这样做了,就是“慎”。但看看古今中外,不“慎”的官员有多少?面对上司,那自然是慎之又慎。但面对升斗小民还有自己的下属呢,却是恣意妄为,胆大包天。结局可知啊。 

  清晨早起工作,深夜仍然在工作,从来不敢拖拉、怠慢。这样做到了,就是“勤”。反观某些官,早晨起得晚,晚上睡得晚,但都不是工作,是在做一些完全和工作无关的事情,甚至是违犯规定的事情。勤是勤了,却勤不到当处。与此同时,耽误了工作,或者做错了工作。也没有好下场。 

  除“清慎勤”三字外,王氏规训里面,关于做官的论述还有很多,都可为做官者诫。如:做官不能拿背景、门第骄人,最重要的是行得端,坐得正;一旦品德受到污染,那就比盗贼还厉害;国法不能玩弄,人心不能伤害;不要徇私,不能利用职权给亲友办事;对待下属,千万不要颐指气使,最重要的是让其感觉到尊重......真是字字珠玑,句句玛瑙。 

初审编辑:马鑫

责任编辑:袁菲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