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点亮你的心 高新区鑫龙艺术团侧记

2018-04-19 10:03: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杨金辉

  大众网淄博4月18日讯 “女儿聪明又伶俐,帮我店里顾生意。女儿一年大一年,婚姻之事挂心间。郎是半边的子啊,女是半边的男。老婆子就盼哪儿女双全……”

  见到刘梅花时,她正在台上一招一式地唱得正起劲。那声调不是吕剧,也不是京剧,而是黄梅调。黄梅调听着柔情似水还有种抑扬顿挫的缠绵,这缠绵能激发人们更多对生活美好的想象。真是好!过去黄梅戏在广播和电视里听过,现在听来,却是那么相近又相亲。

  总导演王安斌告诉记者,高新区鑫龙艺术团都是来自四邻八村的戏曲爱好者,刘梅花现是副团长,她来自四宝山办事处北营社区,她爱好戏曲已有几十个年头了,她来鑫龙艺术团时,那年刚好三十来岁。为了演好戏,她勤学苦练,刚开始她喜欢的是吕剧,后又学唱京剧,再后来她就学习黄梅戏了。每种戏有每种戏的唱法,要掌握其要领并非一日之功。她在家练习唱法常常把饭熬糊,把菜炒咸。有一次她在炒菜时多加了一把盐,丈夫在吃饭时一品尝齁得张大了嘴巴,便调侃似地说:“你这菜炒的刚甜。”她不知这是为何,竟信以为真。也拿筷子一夹噗哧笑了。这哪是甜。这不是咸嘛!二人都忍俊不禁。可笑之后,她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为了学戏,她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这故事虽小,可让我们感到刘梅花还真是一个角儿。于是我们便决定对她做一下深入采访。刚刚下装的刘梅花这会又是一个生活中的角儿了。与戏台上的她判若两人。戏台上的刘梅花热情奔放,而台下的刘梅花却是温文尔雅。还带一点沉默和恬静。她告诉我们,她年轻时就喜欢音乐,她虽未进过什么音乐学院,可她对音乐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可以说她是从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开始学唱歌曲的,记得刚开始她学唱的第一首歌是《边疆的泉水清纯》,李谷一的嗓音清纯,让她对生活充满了无比美好的憧憬。还有于淑珍的《泉水叮咚响》《红梅赞》等,每每想起这些至美至纯的歌儿,她的眼前便是一片美丽的原野,或是一脉逶迤的山峦;甚至是一条弯弯的小河。还有河畔那闪动着银色翅膀的白鹭和轻盈飞展的春燕。这时她的歌也好像从她的心灵深处迸发而出,所以她下定决心要唱一生的歌,不管生活对她怎样,她都要以一颗赤诚之心歌颂生活。记得那是她在一次村里举办的文艺晚会上,她的一首《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让乡亲们拍手称快。掌声就是最大的鼓励,掌声就是最恳切的褒奖。刘梅花至此将歌唱的决心再次深埋于心底。

  那是2012的冬天,她看到一个叫高新区鑫龙艺术团的戏班子在当地很受欢迎,她就自报奋勇参加快了这个组织。在这里她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很快就成了团里的台柱子之一,在大家的共同学习和切磋下,她发现很多同事也非常值得尊重和学习,比如台柱子孙玉霞、团长朱希峰、琴师张风森等,他们个个都是老戏迷,对演唱人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佳话。有舍家撇业的、有不顾家人反对的、也有自己身体不好依然坚持排练的,这些都成为她学习的榜样。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她提议将演唱多年的剧目进行改革,本着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演唱什么的理念,大胆创新,大胆改革。力争在短短的几年,把文化下乡做得更好。

  作为主要组织者王安斌和大家是一样的期盼。他总盼望鑫龙艺术团个个都像刘梅花那样勤奋,那样以戏为家。那是前年的深秋,剧团正在小庄村开展送戏下乡,节目进行到一半,她就接到家中电话,孩子的爷爷病故了。这个消息给她的第一个念想就是要立即卸妆赶紧回家应酬家事。可当她看到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目光和那一阵阵热情洋溢的掌声,她的心又感到此时离开又是多么不合时宜。那晚当她走下戏台的时候,一位老人拉着她的手问这问那,最后还要问问她家住哪。不出几日,来人真的就打循着找她来了。闹了半天老人心底藏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她想抽时间来看她排练。她认为那样她才看得真切,听得满足。

  刘梅花告诉我们,这些年来,为了满足群众需要,他们在办事处十多个村子巡回演出每年都在三十余场,群众主动要求的也越来越多,在王南社区巡演时,有许多居民都拉着演职人员的手恋恋不舍。为此,王安斌感慨道:“我们一定要循着群众的心声唱下去。”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剧团的演员们正演唱到一半时,天空突然飘起了蒙蒙细雨,大家正要准备收场,可发现观众却纹丝未动。 望着这情景,王安斌感动了,演员们也感动了,刘梅花更是感动了。大家异口同声:“那我们就唱下去!”

  于是,夜幕蒙蒙的细雨下,一阵歌声便穿过夜色,点亮了千家。(杨金辉)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王盈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