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兴路上⑩ | 淄川岭子镇:“共富小镇” 富民有方

2024-05-17 19:2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许炳棋

  编者按:

  挖掘乡村产业振兴故事,以“小切口”展示“三农”事业发展成就。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镇”兴路上》专栏,带您了解淄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大众网记者 许炳棋 淄博报道

  在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共富小镇”正在崛起。在这里,古语箴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和“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正得到生动的演绎和实现。

  近年来,岭子镇凭借建设共富大棚、邀请共富合伙人、打造共富合作社等,成功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共富链”,为这片土地描绘出一幅“村村振兴,全域共富”的秀美画卷。

  9村种上“共富棚”,每村年增收11余万元

  在岭子镇上店村的“共富大棚”内,枝繁叶茂的藤蔓上挂满了红绿交织的西红柿。村民们正忙碌地在棚内采摘成熟的果实,每一颗都饱满多汁。据采摘工人介绍,这些红绿相间的草莓西红柿口感绵密,酸甜适中,深受市场喜爱。

  2022年,岭子镇通过深入实施“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创新性地推出了“共富大棚”项目。这一项目由淄博淄川俊岭农业牵头,无偿提供大棚设施,并采用统一配送种苗、肥料、技术,以及保底销售的模式,旨在帮助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庄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期项目以司家、台头、王家、小口、上店、林峪六个村作为先行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共富大棚里,工作不仅轻松,而且每个月还能获得稳定的3000元收入。”王建华说,更令她欣喜的是,她还学到了宝贵的种植技术。如今,这位62岁的老太太与邻村的几位村民一起,共同管理着四个大棚,为村庄的共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4年,共富大棚项目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郝家、朱家、下河三个村庄也加入了进来。这种多村联合发展的新模式,不仅使每个村集体实现了稳定年增收11万元的目标,岭子镇也探索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径,形成了共富共荣的发展格局。

  “能人”智慧入社,村里没有一个闲人

  5月8日,在岭子镇北石村的大棚里,新鲜的平菇长势喜人。

  自2020年以来,北石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目前已有110个大棚,占地超过50亩,形成了一年四季高效运转的生产模式。冬季种植羊肚菌,夏季种植草菇,春秋两季兼种平菇,这种巧妙的种植安排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北石村通过不断投入建设,已拥有冷库、烤菇设备等设施,形成了从食用菌种植到菌种培育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新增收入超过20万元的显著效益。

  “我们的成功离不开合作的这些‘能人’。”北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运秋所说的第一个“能人”,就是受他邀请回村的“共富合伙人”——村民张元民。他曾在多家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作,有着丰富的种植和管理经验。2020年,张元民被邀请回村后,为村里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北石村的“共富合伙人”还包括来自福建的商人,他们带来的资金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途径。

  食用菌产业的兴旺发展,不仅为北石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极大地促进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孙运秋自豪地表示:“我们村没有一个闲人,甚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也能在这里找到赚钱的机会。”孙运秋说,食用菌产业已带动了村内及周边村庄至少70余名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通过村民入股的方式,大家还能享受年度分红,真正实现了“共富”的目标。

  全镇农产品统一包装,“岭上人家”品牌化运营

  岭子镇多村联合共富合作社(以下简称“共富合作社”)是当地乡村振兴路上的又一亮点。共富合作社主要以种植、加工、销售小米、羊肚菌、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为主,首批吸纳林峪、北石、李里、小口、槲林、小王家庄等6个村。各村利用资金、资源和资产入股,注册并重点推介“岭上人家”商标,争取国家地理标志,积极打造品牌,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网上直播、农产品超市和大宗福利等形式进行销售,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村集体增收。

  共富合作社对农产品实行“五统一”模式,以保证产品质量,即统一种子、统一肥料、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在首批参与的6个村打造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订单式种植,以保底价格回购,解决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户收入。

  多年来,岭子镇通过有效运作,形成了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多村联合、龙头带动、集体增收的岭子镇多村联合体发展新模式,构建创业致富共同体。岭子镇党委书记赵聪表示,岭子镇将继续坚持“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富”的核心理念,不断探索并创新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未来,计划成立“共富公司”,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政府、企业和村庄的合力,进一步拓展共富大棚、共富合作社等项目的规模和效益,同时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共富模式。

  在岭子,人们不仅享受到了“共富”路上带来的美好生活,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玉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