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6 10:46:00 作者:李晓彤 来源:武汉晚报 我要评论
香港中学生梁逸峰最近火了,原因是他的朗诵表演实在太投入。而在前日,他的回应也出现在了网上。
日前,梁逸峰在2009年香港学生诗歌朗诵比赛上的一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视频中,他表情销魂,演技一流,被网友封为“表情帝”。该比赛中,他用粤语朗诵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晏几道的《南乡子》时,用瞪眼、张望、扯嗓等独特方式将诗歌演绎得“淋漓尽致”,网友直呼“根本听不下来”。也有网友称“这位学生全身上下都是戏,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还有不少网友评价说,这简直是新一代的“表情帝”啊。
喜爱恶搞的网友当然不会放过这位网络红人。仅仅几天之间,十几个不同的重编视频版本就出现在了网上,其中以说唱乐为主。
前日,有网友在Facebook上发现了疑似梁同学的个人页面。在个人页面中,他撰写长文,感谢网友们的热烈支持,“一切安好,不用担心”,同时笑称“有华人的地方,就知梁同学”。此外,他还表示,希望自己将来有机会代表香港表演朗诵,为港争光。同时,梁逸峰对那些制作恶搞短片的网友不仅没有生气,还称赞他们制作水平很高,自己完全支持他们的创作。记者李晓彤
两位专家都挺梁同学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黄家润说,古诗词的朗诵方式并没有统一规定,“朗诵诗歌犹如穿衣,得体最好,衣服穿大或者穿小了都不合适。”黄家润说,私塾先生教小孩子朗诵诗词,都会摇头晃脑,现在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朗诵诗歌依旧会摇头晃脑,而年轻人朗诵诗歌多半语速较快,没有太多身体语言。相比之下,黄家润觉得摇头晃脑地朗诵诗歌更好,“以这种方式朗诵,字与字的间隔长,发音字正腔圆,能更好诠释诗词内涵,听者也能听得懂。”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看过梁逸峰朗诵诗歌的视频,较为认可这位中学生的朗诵方式,“他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诗歌的意境,挺好的。”王教授告诉记者,朗诵古典诗词的方式并无统一规定,能准确生动地诠释诗词意境并能打动听众的朗诵方式,就是好的。“普通话四声中没有入声,而广东话中保留有入声的发音。入声发音短促,适于表现压抑怨愤类的情感。梁逸峰以广东话朗诵诗歌,在声情的演绎上更有优势。”记者钟磬如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