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翡翠致癌"说法无依据 调查称或致皮肤过敏

2013-08-08 08:27: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翡翠饰品 1983年 多胺 环氧氯丙烷 皮肤过敏
[提要]近段时间,“烂石头经过加工变成了翡翠玉镯”、“翡翠玉镯可以造假,长期佩戴可致癌”等说法在网络上流传。”  肖永福说,1983年产自缅甸的一种翡翠,俗称“83玉”,因品质较差而沦为低档的“砖头料”,即是加工B货、C货的主要原料。

  原标题:“人造翡翠致癌”无依据(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近段时间,“烂石头经过加工变成了翡翠玉镯”、“翡翠玉镯可以造假,长期佩戴可致癌”等说法在网络上流传。普通石料能加工成翡翠的外观吗?天然翡翠是否可以通过人为添加化学物质提高品相?用化学物质处理后的翡翠是否会致癌?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人工处理翡翠存在吗?

  【回应】 普通石料处理后假冒翡翠的情况不常见,低档翡翠通过人工处理可提高品相

  “烧红染绿,古来有之。”从事翡翠相关工作50余年的云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肖永福直言不讳,“普通石料经过处理来假冒翡翠的情况不常见,而将品质不佳的低档翡翠处理成B货、C货的做法确实存在,至少已有30年。”

  肖永福说,1983年产自缅甸的一种翡翠,俗称“83玉”,因品质较差而沦为低档的“砖头料”,即是加工B货、C货的主要原料。

  在业内,翡翠有A货、B货和C货之分。天然生成、未经人工处理的叫A货;经过强酸浸泡,再用胶作填充处理的,叫B货;经过人工染色的,就是C货。

  多名业内人士以手镯为例,向记者讲述了翡翠加工处理的大致流程:将低档翡翠手镯放入盛有强酸(多为硫酸或盐酸)的陶瓷盆里长时间浸泡,以钠铝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翡翠经过强酸腐蚀,其内部的杂质被去除,结构遭到破坏,会出现类似海绵状的空洞。为掩盖空洞、增加硬度,就需要往翡翠手镯中注胶,常用的环氧树脂胶在固化剂作用下,与翡翠逐渐融为一体。最后,用染色剂染色,再打蜡抛光,一只看上去品质上乘的翡翠手镯就出炉了。

  “像这种经过人工注胶、染色的翡翠饰品就是C货。”肖永福说,B货、C货的胶会变质,染上的颜色也会先绿、再蓝、后黄,一般5年左右,颜色就会褪光。不过,现在的人工处理技术越来越先进,有些B货、C货饰品即使专业人士也很难一眼就鉴别出来。

  据一位翡翠经销商透露,处理B货、C货的加工商主要集中在广东,云南也有。

  广东省质监局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主任郭清宏介绍,“用普通翡翠石料可以加工成B货或者C货。从成本角度考虑,作B货的翡翠原料一般选择结构疏松、杂色较多的原料。”

  翡翠鉴定师陈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人工处理成本非常低廉,一吨“砖头料”价格最低的时候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般3个月就能处理完一批料,加工出上千只B货、C货手镯。平均下来,一只手镯的成本甚至只有几毛钱,而售价有可能几万元。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