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致青春:淄博大学生42天骑车到拉萨

2014-06-03 09:07:00    作者:庄晓娟 赵致捷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毕业季;致青春;淄博;大学生;骑车;拉萨
[提要]从山东淄博到西藏拉萨,独自一人骑行。42天,4680多公里,沿途经过40多个城市,全程花费3000元,成功穿越“川藏线”,翻过1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

5月15日,臧庆金成功到达川藏线最后一座山山顶,激动地仰天长啸。

    大众网淄博6月2日讯(记者 庄晓娟 见习记者 赵致捷)从山东淄博到西藏拉萨,独自一人骑行。42天,4680多公里,沿途经过40多个城市,全程花费3000元,成功穿越“川藏线”,翻过1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即将从山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临沂男孩臧庆金,用他独特的方式进行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在这场旅行中,臧庆金从未动过放弃的念头,他用90后特有的倔强“千里走单骑”,在旅途中认识自我,更明白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信念:为圆梦“千里走单骑”

  5月31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10级2班正在校园里拍摄毕业照,记者在人群中找到了被同学称之为“倔强”的骑行男孩臧庆金。虽然结束骑行已有10多天,但他的皮肤看起来还是黑黝黝的。

  臧庆金告诉记者,大一时,他就萌生了去西藏的念头,“那时侯还不知道能骑车去,直到上大二的时候,在学校举办的摄影展上看到骑行团去拉萨的照片。”臧庆金说,他被一幅幅神圣、庄严、纯粹的照片震撼,更动了“千里走单骑”的念头。

  2013年,臧庆金买了一辆专业骑行车,开始逛论坛、交骑友,并时不时来一趟近郊骑行游,为骑行去拉萨热身、准备。“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临近毕业,臧庆金终于骑车踏上了淄博至拉萨之旅。

  热身:17天踏过20几座城

  头盔、手套、眼镜,装有衣服和修车工具的驮包……2014年4月3日,携带好四五十斤的装备,臧庆金开始向成都“进军”。每天骑行多少公里,在哪个城市落脚休息,出发前,他都做了周密的攻略。历时17天,跨过山东、河南、陕西的二十几个城市,他终于抵达四川成都。

  从淄博骑至成都,是臧庆金此次骑行的热身阶段,真正的重头戏,是到达成都后的“川藏线”。整条川藏线都在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多米,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就有12座,其中还有2座山的海拔高达5000多米。

  重头戏:“柳暗花明”后遇暴雪 穿越川藏线如重生

  “山上没有平路,全都是由坡组成的。遇到逆风,骑的速度还不如推的快。”折多山是进入川藏线后的第一座海拔达4000米的高山,“连续的上坡和高原反应让我们精疲力竭,而沿途单调阴霾的乌云,更让我们提不起兴致。”当臧庆金骑至山顶时,被眼前湛蓝的天空、触手可及的白云震惊了,心胸豁然开朗。虽然西藏这样的美景十分常见,但初见的震撼让他终生难忘。

  同样让他难忘的,还有在安久拉山山顶经历的一场大暴雪。“那晚绝对是我这二十年来遇到的最冷的一次。”臧庆金回忆说,到达山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了,暴雪打在身上和眼镜上,雨衣很快就开始渗水,而视线也很快模糊了。

  “我是近视,一摘掉眼镜,更看不清了。”山顶上没有旅馆,按原计划,他必须当晚赶到山下的旅馆住宿,但臧庆金已浑身冻得发麻,动弹不得。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遇到了当地的守山人,一句“扎西德勒”,他在热情好客的藏族朋友家暖和了一会儿,随即安全抵达山脚。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骑行爱好者挑战川藏线,但真正成功穿越的,可能不到5%。”臧庆金回忆,当他骑上川藏线最后一座高山米拉雪山时,他跪在山顶仰天长啸。“当时脑海里就像过电影,40多天来的遭遇一幕幕闪过,感觉真的如同重生一般。”

  归来:“苦行”后倔强男孩辞去工作 勇追新生活

  来自临沂的臧庆金刚入大学时,就希望毕业后能到大城市闯出一番天地。“大四一年,我参加过几次学校的大型招聘会,可是大城市的企业基本没有,而淄博本土企业,多数一上来就要2年的工作经验。”就业的压力让臧庆金“务实”地选择了一家博山的企业,并签订了劳动合同。虽然被很多同学羡慕还未毕业就找到了工作,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站在毕业与就业十字路口上的臧庆金决定给自己一个毕业缓冲期,实现一直以来骑车去拉萨的梦想,同时寻找未来的方向。他说,这场骑行其实是一次“修炼”、一次“苦行”。一天10个小时都在路上的骑行之旅,让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以前来不及想的问题,更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

  骑行归来,臧庆金辞去了在博山的工作,决定只身前往江苏。“我还这么年轻,应该去拼一次,让自己不留遗憾。”臧庆金说,虽然到了江苏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但离自己在大城市落脚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臧庆金现在的心态和一年前已大不相同,“既然选择了,就踏实做下去,等积累一定经验,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臧庆金还有更长远地计划,他说他会好好挣钱,慢慢拼搏一份事业,希望能在南京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将住在临沂的父母也接过来,共同开始新的生活。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刘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