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元捐赠清华 杨国强鲜为人知的公益慈善之路

2018-10-25 15:06: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大众网淄博10月25日讯 10月22日,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向清华大学捐赠22亿元支持学校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这一消息受到了众人的瞩目。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的这次捐赠,充分体现了杨国强、杨惠妍等企业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的情怀、抱负和担当,在清华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杨国强多年来一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此次捐赠前的21年里,碧桂园集团及杨国强、杨惠妍父女已累计为全社会捐款超过42亿元,受益人次近20万人。

  “我很开心,很荣幸能为社会做点事”

  当天举行的仪式上,杨国强简单直白地表露自己的心迹:“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农民工,是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了我们发展到今天的机会。”“我很开心,很荣幸能为社会做点事。”

  全程中杨国强都在说“谢谢”。他说,小时候家境贫困差点高中都读不了,得到资助免掉了7块钱的学费还获得2元助学金,他才坚持完成学业。伴随着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他越来越明白教育、知识、人才的重要,出于发自内心的感恩,杨国强一次又一次积极回报社会。

  杨国强的公益实践可以追溯到1997年4月21日。那一天,只有几百万身家的杨国强走进《羊城晚报》社,当场拿出100万元的支票捐资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前提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那个时候,他创办的碧桂园不过是顺德的一个小型企业。

  此后,每年都有100万元准时汇入助学金的账户里,无论生意如何,这项支出从未间断,2006年开始又增加到200万元。直到2007年,有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为由说服了杨国强,这个保守了十年的秘密才揭晓。截至目前,已有9664名贫困优秀学子获得“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资助。仲明,是杨国强一生敬爱的母亲的名字。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

  出生于顺德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杨国强,依靠政府的助学金才读完了高中,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杨国强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但这一难能可贵的知识启蒙,在他的人生中打下了最深的烙印,也让他对于知识的力量建立起了超乎常人的信仰,他深信“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拥有知识方可改写一个人乃至国家的命运。”

  伴随着碧桂园的不断壮大,杨国强对于公益性教育的投入也与日俱增,他创办了三所全免费的学校:全国唯一全免费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全国唯一对贫困生全免费的大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培训退伍军人的全免费学校国良职业培训学校。

  截至目前,国华纪念中学已招收2924名来自全国各地品学兼优的贫困初中毕业生,负担他们在校的所有费用,并资助他们继续完成大学、硕士、博士的所有学业。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目前已招收1905名贫困学子。去年学院首届290名学生毕业,就业率高达99.66%。而在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已有超过14000名来自贫困家庭的退役士兵受训后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部分学员月薪可达上万元。

  杨国强还一直支持各大高校的科研与建设,自2007年起多次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十多所高校捐赠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并奖励贫困或做出优秀贡献的师生。

  以近年为例,2015年,碧桂园向中山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惠妍人才基金;2016年,向清华大学捐赠8500万元设立清华大学-碧桂园教育基金;2017年,向贵州大学捐赠1200万元设立国华教育基金;2018年,捐资8000万元设立北京师范大学惠妍教育基金,联合北师大发展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不久前,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又向香港科技大学捐赠2亿港元,支持港科大深化人才培育及研究创新工作。

  “当你有能力时,不要忘记回报社会”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国华纪念中学校园石碑上的这段题字,很好地诠释了杨国强投身教育慈善的初心。

  在当天的仪式上,杨国强意外地收到了3名清华学生代表亲手制作的清华园纪念模型礼物,一向低调内敛的杨国强不自禁地有些激动。

  原来,这3名学生都曾在杨国强一手创办的国华纪念中学就读,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学生们没能改掉中学时的习惯,仍然叫他“杨叔叔”。

  杨国强本来已经致辞落座,在接受学生们的礼物之后,又小跑几步回到台上,抓过话筒说:“谢谢孩子们,他们都是我自己的孩子。他们从国华纪念中学毕业,现在能在清华大学读书,我真是太开心了!”

  是的,20余年矢志教育扶贫,杨国强的坚持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最让他高兴的是,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自强不息,一个个都走出了贫穷,迎来了新生。国华纪念中学立校至今,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本科升学率,2018年该校的重本率超过98.2%。

  每一年,杨国强都会去给学生们讲话,或者写信给他们,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不少有成就的人都曾经过一贫如洗的生活。当你有能力时,不要忘记回报社会。”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唐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