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地融合 炼化一体 齐鲁石化澎湃新动能

2019-04-19 21:25:00 来源: 鲁中晨报 作者: 孙银峰

  齐鲁石化烯烃厂成品罐区。 顾波 摄

  记者 孙银峰 通讯员 尹书国

  随着2018年最后一个月的来临,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18年进入盘点季。今年正值山东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年。盘点一年来淄博新旧动能转换成就,石化产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近日,本报记者通过数个独立信息源印证,合并淄博市域范围内石化企业营业收入,今年破两千亿不会有太大悬念。

  回望这一年,《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出台,20次提到石化,55次提及化工,提出以绿色化工为导向,通过创新驱动、产业整合,大力发展千亿级石化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由资源驱动的传统石化基地向技术创新驱动的多链条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转变,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作为淄博工业史上第一个突破千亿元产值的产业,其支柱和龙头作用不言而喻。在此,重新评估石化板块对淄博经济社会的贡献度,重新评估以齐鲁石化为代表的石化行业对淄博现代产业构建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打虎山上创业 石化产业起步

  翻看齐鲁石化的发展史,就是山东石化行业乃至中国石化工业的缩影。

  52年前的那个春天,背负着国家重托和民族工业发展的使命,齐鲁石化人在临淄打虎山上,打下第一根桩基,开启了他们传奇创业历程,山东炼化工业也由此起步。或许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根桩基决定了之后淄博的产业结构,改变了淄博的城市发展方向,临淄打虎山周边几十平方公里也成为了山东石化行业的人才摇篮。

  半个多世纪间,机器轰鸣中,一座石化城兴起;蒸汽氲氤中,一座炼化装置“博物馆”建成;眼见着高塔成林油罐成群,石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工业产值跃升,民族炼化行业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由此诞生。

  据原齐鲁石化副总政工师、橡胶厂党委书记丁圣光介绍,1976年12月15日,由我国自行开发、设计、制造的齐鲁石化年产1.5万吨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之后经过多次工艺和技术改造,目前齐鲁石化橡胶厂是国内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基地,设计生产能力达到了30万吨/年,拥有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系列产品和牌号。齐鲁石化橡胶厂自建厂到现在累计已生产合成橡胶619万吨,其中顺丁橡胶146万吨,丁苯橡胶473万吨,是国内累计生产合成橡胶最多的合成橡胶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齐鲁橡胶”品牌成为国内合成橡胶的顶尖品牌,为民族工业做出较大贡献。

  数据显示,齐鲁石化公司目前用工总量1.98万人,离退休职工2.5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57亿元,生产装置141套,2017年营业收入650亿元。其中炼油综合加工能力1300万吨/年,乙烯产能80万吨/年,化工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树脂110万吨、烧碱20万吨、橡胶30万吨、苯类45万吨、醇类43.5万吨、丙烯腈21万吨、腈纶6.5万吨,热电装机容量66万千瓦。主要生产汽油、航空煤油、柴油、沥青、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丙烯腈、丁辛醇、烧碱、苯类等各种牌号12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截至2017年底,累计加工原油3.48亿吨,生产乙烯1675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1207亿元,实现利税1544亿元。

  数字是冰冷的,不过每一个数字的创造者都是有感情的。

  现年60岁的丁圣光,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和那一代创业者一样,在艰苦环境中靠着一股拼搏奉献精神在荒山里建起工厂,之后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革新产品工艺水平。多年来齐鲁石化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石化工业的拓荒者到如今的领跑者。“在与时代的竞争中,我们总是敢为人先,也勇为人先,且能为人先。”

  现年82岁的原齐鲁石化商业公司纪委书记张方兴认为,取得这样的成绩来源于每一个齐鲁石化人的奉献。这样的奉献成就了齐鲁石化,成就了每一个人。齐鲁石化不是孤立存在的,与整个社会是融为一体的。齐鲁石化的发展带动了驻地关联产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映射到齐鲁石化中。

  企地融合发展 创造新辉煌

  过往的辉煌与当下的光芒相映成辉。

  近日,本报采访齐鲁石化计划处副处长徐奇轩,他说过去的成绩,是时代赋予齐鲁石化的使命,也是齐鲁石化人的责任和担当。半个多世纪以来,齐鲁石化对社会的贡献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可以具象到利税、产值、技术、人才,无形的贡献则更多是从社会稳定、产业标准、安全标准等的制定以及生态环保节能等领域进行归纳。

  在齐鲁石化人看来,绿色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阶段对环境容量和产值的考量变得更加深刻,因此更需要融合发展。国企与地方的融合,是必然选择也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结果。产城融合,产城共兴、产城共荣。

  今年11月8日起,临淄今冬供暖开始试运行。在温暖中生活的临淄人,可能并不清楚,他们使用的热源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齐鲁石化。今年临淄区供暖主体是2017年底成立的山东中豪能源有限公司,由淄博民通热力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辛店电厂、淄博市临淄热电厂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合作组建而成。该公司主要经营电力的生产和销售、工业蒸汽的生产和销售、城市冷热联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成立之时,齐鲁石化副总经理王玉亮曾表示,中豪能源公司的成立,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合作,齐鲁石化的热能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时为临淄城区的供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助力了齐鲁石化与地方的融合发展、绿色发展。齐鲁石化将全力支持新公司的运行,推动中豪能源做大做强。

  齐鲁石化科学技术处高级工程师孙松卿表示,长期以来齐鲁石化为保障企业生产装置长期稳定运行,自备电厂有14台锅炉和12台汽机,实际生产中受制于用户需求,并不是所有的炉机满负荷运行,未发挥出供电、供汽能力。另外,热电厂凝气发电机组需要用大量循环水冷却,排出去凉水塔冷却的循环水带走大量余热由于品位低无法回收用于生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镇规模的扩张,淄博市临淄区工业用汽和居民用热需求快速增长,临淄区目前的供汽、供热能力不能满足工业用汽和城区快速扩大后居民的取暖需求。经过齐鲁石化与临淄区密切协商,由合资公司新建余热回收利用项目,齐鲁石化使用工业余热对城区进行供暖。经过初步测算,2019年供暖面积将达到600万㎡。除了冬季取暖供热,齐鲁石化还对园区企业方宇、清源石化等地方企业供蒸汽300万吨,未来这个份额还会进一步增大。“目前临淄城区的供热面积有1600万㎡,根据临淄区的规划,未来三年内临淄区供热面积将达到3000万㎡。如此一来,临淄区在不增加锅炉的情况下,齐鲁石化的余热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不仅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而且整个区域内实现了节能降耗。”

  据统计,齐鲁石化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10年的0.97吨标煤/万元,下降至2017年的0.698吨标煤/万元,累计节约标煤200万吨。通过节能增效,齐鲁石化实现了节能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能源化工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表率。

  炼化一体化

  谱写新篇章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一直是一个成熟企业的特质。

  齐鲁石化人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能够做到居安思危,这是一种行动自觉,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谈及齐鲁石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徐奇轩说,目前山东的成品油产能过剩,全省共有1.7亿吨的原油加工能力,齐鲁石化占1300万吨。预计今年的原油加工总量可突破1200万吨,这可能是史上最好的时代。不过齐鲁石化预判未来的形势会发生变化,公司也提前做了一些布局,在绿色化工和高端化工项目储备和建设方面下“先手棋”。

  徐奇轩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加和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化,对于成品油尤其是柴油的需求将会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石化行业也一定会出现一轮去产能的调整。但是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虽然成品油的需求可能会减少,但是聚乙烯、合成树脂等产品却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去年开始齐鲁石化确定了实施炼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未来石油更多将作为公司内部化工的原料产品出现,通过拉长产业链,向高端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迈进。明年规划启动新上100万吨产能的乙烯生产线,逐步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而今后的项目都将是绿色化工和高端化工的代表。“从石油炼化行业向绿色化工和高端化工,齐鲁石化的领军姿态再次彰显”。

  今年10月17日,张店区与齐鲁石化合资合作聚丙烯项目签约仪式举行。25万吨/年聚丙烯项目由齐鲁石化和淄博东部化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占地201亩,总投资10.9亿,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高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聚丙烯高端聚丙烯市场占有率,填补省内高端聚丙烯产品布局空白。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2亿元、利润1.1亿元、税收4593万元,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增添新的活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唐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