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观察】 陶博会一场陶瓷产业动能变革成果的集体亮相

2018-09-08 10:39: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胥孜婕 孙晨

陶博会主会场中国陶瓷科技城。孙晨 摄

主会场入口处,巨大的琉璃制品《孔雀来仪》参展。孙晨 摄

经过上合检验,华光的《千峰翠色》国宴用瓷展出。孙晨 摄

齐州窑展厅《松烧·三贤杯》

精美琉璃制品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驻足记录。孙晨 摄

  大众网淄博9月7日讯(记者 胥孜婕 孙晨)9月6日起,有“江北瓷都”之称的淄博被第十八届陶博会“点燃”。出门看“陶博”,成了热议话题。记者探访今年陶博会主、分会场,发现今年参展的陶瓷企业除了拿出当家“法宝”亮相外,还有不少新创意、新产品、新服务也一一亮相。“陶博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淄博陶瓷产业动能变革成果的集体亮相。

  关键词一:融合

  从文创要附加值 陶瓷产品深层植入文化创意基因

  展厅一隅,一张木桌上摆放着11条招财金龙鱼瓷器,鳍翼摆动,仿若击水前进,有种龙抬头的气势和力争上游的豪迈感。走进展区内,斑斓的花釉、雅致的青瓷,在展厅内原木饰品的衬托下愈发雅致,这里就是本届陶博会齐州窑产品展区。在刚刚结束的第16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来自淄博的齐州窑《松烧·三贤杯》、齐州窑与响水崖合作作品《灵元素·旅行装》分获金奖、银奖,为山东旅游商品设计、文化融合及文创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齐州窑松烧设计师、船道奢瓷艺术馆馆长刘昌胜向记者展示了齐州窑经典作品《松烧·三贤杯》,舜耕齐州、河滨遗范文化与手工造物松烧相融合,成就别具力美之感的树人高足碗、兰兮杯、象耕公杯。

  “松烧是纯环保,原生态,依靠自然运化,属于古法小窑精造制陶。”刘昌胜告诉记者,在研发过程中,十分注重文化创意在产品上的灌入,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文创产品,围绕知识产权展开创新,而并非仅仅在造型上的改变。“齐州窑的创作理念根植于源远流长的齐文化。深入诠释东方美学,将情感、文化融贯于瓷器。”

  关键词二:多元

  以借力成合力 探索陶瓷工业旅游新发展

  陶瓷与旅游,可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陶博会分会场之一,位于淄川区的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我们找到了值得参考借鉴的答案。

  6日下午,记者来到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陈旧红砖的老厂房、锈迹斑斑的老旧设备、不知年月的碎瓷片,似乎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如火如荼的制陶历史。在园区主干道尽头,“工业旅游欢迎您”的宣传语十分显眼。这里是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特色项目,将陶瓷与旅游贯通融合,过去的昆仑陶瓷厂生产车间变身为景点对市民开放,更可进入车间内了解制陶、烧陶全过程。与生产车间相通的瓷器专卖店,陈列着窑炉刚刚烧制而成的瓷器,即“现烧现卖”。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董事长任峰告诉记者,这里便是今年刚刚开发的集工业旅游观光和“现烧现卖”工业旅游直营店为一体的特色项目。“目前,在全国陶瓷工厂是第一家。”

  做好“陶瓷+旅游”文章,促使陶瓷产品与文旅融合,提升淄博陶瓷产业附加值,成为陶瓷文化多元发展趋势下不可忽视的新方向。任峰告诉记者,下一步,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还将开展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满足市民定制化需求。“另外,1954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建设3-4个宾馆,提供300余个床位供游客使用。同时,利用老俱乐部建设大剧院,上演聊斋大型古装剧,传播淄博文化,推广研学游等亲子体验项目的建设。”

  关键词三:创新

  坐住冷板凳攻克新技术 科研创新加快产业动能提升

  在硅元陶瓷展区,一台内置水槽的玻璃容器与展区内精美的陶瓷器件显得略有不同,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便是硅元独家研制的平板陶瓷膜技术。

  “平板陶瓷膜是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可用于过滤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水淡化预处理、自来水处理等。”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项平板陶瓷膜技术能够过滤细菌、真菌、植物油、蛋白质等易溶于水的残留颗粒以及部分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从而提高污水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陶瓷技术融入创新元素,无疑将加速陶瓷产业升级步伐。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板陶瓷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有机膜过滤耐温低、耐酸碱低劣势,可利用于污水处理、废水利用等多重领域。

  近年来,环保问题成为谈论陶瓷行业发展躲避不开的话题,倒逼产业转型和品质升级成为陶瓷工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让淄博陶瓷业焕发蝶变后的新光彩愈发可期。

  “创新”“融合”“多元”这三驾马车让陶瓷产业动能变革跑出加速度,让陶瓷产业转型发展保持高质量。淄博陶瓷未来可期!

初审编辑:李玉梅

责任编辑:唐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