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对中华文明的八大贡献

2017-09-11 09:03: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1、姜太公最早提出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六韬·文韬·六守》载: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三宝完则国安。”他治理齐国,不但重视农业。而且利用齐地鱼盐资源丰富的优势和重商传统,大力发展工商业,“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很快使齐国成为富国。

  2、姜太公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货币法——《九府圜法》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姜太公为西周王朝拟定和颁行了关于货币的立法“九府圜法”。九府是西周掌管钱财的九个官署: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圜法,就是流通法。

  3、姜太公最早推行“平易近民”、“以俗治国”的治国方略

  姜太公建立齐国以后,在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所谓“俗”,指“夷俗”,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生活方式;所谓“礼”,指“夷礼”,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礼仪制度;所谓“因其俗,简其礼”就是尊重东夷人的文化传统,不强制推行周礼。东夷齐地素有尚武、重仁等传统,东夷土著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性格特征和风俗习惯,如“八主”祭祀、长女不嫁等。太公认为,如果在齐地强力推行周礼,容易产生民族矛盾,不利于治国安邦。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周礼的新制。这样,既赢得了民心,又调动起齐民兴齐建国的积极性。历史证明,姜太公“平易近民”、“以俗治国”的治国方略促进了周文化与东夷文化的融合,为齐文化的勃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姜太公开创了“尊贤尚功”的用人路线

  姜太公建立齐国以后,在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东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均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用人路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举贤任能,唯才是举。姜太公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还提出了 “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所谓“六守”,指的是仁、义、忠、信、勇、谋六个方面,这是姜太公选拔人才的标准;所谓“八征”,就是姜太公考察人才的八种方法,即通过交谈问话、辩论、财物诱惑、女色、处理危难艰险、喝酒饮宴等全面了解人才的品德、能力;所谓“六不用”,就是姜太公认为有六种人不可任用:奸佞之徒、诈取名誉的人、假公济私者、互相拆台者、结党营私者、嫉贤妒能者。姜太公发现了人才使用的客观规律,开创了“尊贤尚功”的人才使用之先河,为后来齐国称霸称雄,位于列国至尊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尊贤尚功”思想作为齐文化的精髓之一,为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强盛铺平了道路。

  5、姜太公最早提出以“五材”、“八征”为核心内容的军事人才理论

  在《六韬·龙韬·选将》中,姜太公认为,“勇、智、仁、信、忠”五材是将帅必须具备的才能,缺一不可;并且提出应当把将领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察,考察鉴定方法就是八征:“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6、姜太公最早对司令部建设提出了系统理论

  据《六韬·龙韬·王翼》记载,姜太公认为仅将帅一人具备“德、法、术”等才能还不够,还需要人才辅佐,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具体做法就是组成七十二人的军事领导、参谋等机构,从战争的各个方面为将帅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为此,姜太公成立了作战筹划、地理位置测绘、粮草军备供应、情报侦察等十七类职能部门。

  7、间谍鼻祖——姜太公

  姜太公是间谍之鼻祖。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为了伐纣灭殷,曾多次深入殷都朝歌刺探情报,侦察敌情。民间所说太公卖面、卖饭、屠牛,实际上是太公利用各种职业做掩护,秘密进行间谍活动。《孙子兵法》认为“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指出太公在殷朝的间谍活动是造成殷商灭亡、西周兴起的原因。太公不但有间谍实践,对间谍的作用和职责也有深刻论述。在《六韬》里,太公认为司令部中,应设置专门的间谍人员——“耳目”和“游士”。特别是在提到“游士”的职责时,认为其任务是“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探察敌方的奸佞,侦察敌方的变乱,操纵敌国的民心,观察敌人的意图,进行间谍活动)——这是“间谍”一词首次在文献中出现。日本《万川集海》明确指出:日本忍术思想(忍术就是日本古代间谍术)来源于中国的姜太公。

  8、姜太公首创我国最早的军队通信密码

  我国最早的军队通信密码是“阴符”、“阴书”,为姜太公首创。

  “阴符”是我国古代一种由君主和将帅秘密掌握,用来调动军队、暗中传递消息,而不泄露军事机密的凭证,也是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六韬·龙韬·阴符》里记载了姜太公所创的八种阴符:有我军大获全胜、全歼敌军的阴符,长度为一尺;有击破敌军,擒获敌将的阴符,长度为九寸;有迫使敌军投降,占领敌人城邑的阴符,长度为八寸;有击退敌人,通报战况的阴符,长度为七寸;有激励军民坚强守御的阴符,长度为六寸;有请求补给粮草、增加兵力的阴符,长度为五寸;有报告军队失败,将领阵亡的阴符,长度为四寸;有报告战斗失利,士卒伤亡的阴符,长度为三寸。

  在“阴符”的基础上,太公望还制定了一种“阴书”,比阴符能传递更具体的消息。据《六韬·龙韬·阴符》记载,国君用阴书向主将传达指示,主将用阴书向国君请示问题,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派三个人送信,每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互参差,即使送信的人也不知道书信的内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