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的历史地位与思想贡献

2017-09-11 09:03: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姜太公一生的建树,尤以军事最著。他继承发展了东夷蚩尤、后羿等人的兵法谋略,是周朝以来的“兵主”或“武祖”。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可以说,自古至今,太公都是兵家之鼻祖。唐太宗即位后,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自称他是姜太公的化身,并在磻溪建立太公庙;唐玄宗时,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谥姜太公为“武成王”,使姜太公成为与孔子文圣并列的“武”圣人。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为抵御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尊为“神上神”。姜太公不仅是兵家鼻祖,而且儒、道、法、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据考证,有一百多姓氏出自姜太公,为齐国姜氏后裔,姜太公又被尊为“百姓之祖”。

  姜太公丰富的军事思想,被后人集录在《六韬》一书中。《六韬》或称《太公六韬》,全书都是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中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共计六十篇。《六韬》阐述了以爱民为基础的战争观;提出了以文伐为核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对优秀将帅应具备的五种素质即勇、智、仁、信、忠做了界定;强调战前准确了解敌情,选择合适的战机,创造良好的战机,适时、适度的把握好战机;高度重视军事后勤工作,如人员配备、物资供给等;认为士兵训练要根据战场的需要和士兵的自身条件。纵观《六韬》,既着眼于战争的根本性质、立足于仁德与道义,又细致地讨论了各种具体环境、具体条件之下的战争方略;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早期军事理论著作,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教本,成为武将们必读的兵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雨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