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色料:浴火重生 百炼得珍宝

2016-12-16 14:04:00 来源: 大众网淄博频道 作者:

鸡肝石3调

 秋趣(刘涛


鸡油黄佛珠

鸡油黄作品

鸡油黄玉壶春瓶

琉璃大师孙云毅鸡油黄鼻烟壶作品《儒释道三圣》

孙云毅大师正在创作

  大众网淄博12月16日讯 博山,是中国琉璃的发祥地。琉璃大师、工匠们长期的不懈探索,研制出了红、黄、白、蓝、绿等颜色繁多的色料,使得琉璃制品七彩斑斓,绚丽夺目。

  “一种色料也分多种。比如,白色还有玉白、月白、牙白等,蓝色有宝石蓝、孔雀蓝等,绿色有翠绿、豆绿、松石绿等。这其中,有些色料由于极难熔炼并且配料昂贵,所以被称为名贵色料,比如‘鸡油黄’、‘鸡肝石’、‘金红’等。”已故的“中国孙氏琉璃鸡油黄”孙即杰大师的弟子、博山“鸡油黄”第五代传承人孙云毅说。

  博山“鸡油黄”,色呈正黄色,光泽晶莹,抛光后仿佛酥油浸润,滟滟欲滴;又因其色泽、油润度酷似鸡油,于是就有了形象贴切的“鸡油黄”名字。据考证,“鸡油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它兴起于明初,盛产于清乾隆。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请博山工匠生产“鸡油黄”,为宫廷专用贡品,称为“御黄”、“黄玉”。只因它代表雍容华贵的身份,明清年代,官方严禁民间随意生产。

  “鸡油黄”雍容华贵,铸就了“皇”色,而它的名贵还有另两个原因。

  作为琉璃中的极品,“鸡油黄”的配料昂贵,需添加黄金及其它原料,配方复杂,须精心调配。它的制作工艺也极其考究,千锤百炼,且成功率极低,琉璃工匠中有“十缸九不成”之说,成功料器自然珍贵。

  “鸡油黄”还经历了曲折多舛的命运。民国时期,它的制作工艺曾一度失传。1971年,博山美术琉璃厂恢复生产,研制小组日夜攻关,终得数块“鸡油黄”料瓶坯,在广交会上展出引起轰动,被国外藏家高价购回收藏。谁曾想,企业变革中,制作“鸡油黄”的资料和实物再次流失。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博山美术琉璃厂没能躲过破产的劫难。时任博山美术琉璃研究所所长的孙即杰和其兄孙即敏历经十多年反复试验,于2007年再次复活了“鸡油黄”。

  “鸡油黄”色料多用于制成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格调高雅,其制品是收藏家首选藏品之一。孙即杰的《鸡油黄双龙瓶》等诸多作品屡获国内、国际大奖,深受收藏家钟爱,他研制的“鸡油黄”以高贵典雅、韵味独特而被命名为“中国孙氏琉璃鸡油黄”。

  名贵色料“鸡肝石”顾名思义色如鸡肝,用它制作而成的文房四宝和花瓶等器皿,纹似佳石,黑色纹理或如重峦叠嶂、云影水痕,或如老树奇石、气象万千,古朴凝重,典雅大方。“金红”是一种以金为着色剂的呈玫瑰红色的琉璃料,清嘉庆年间博山工匠建炉炼成。“这些色料工艺也难于掌握,真正精品绝非易得。现今,博山是全国鸡肝石制品的唯一生产地和集散地。”孙云毅说。

 

  名贵色料,这一琉璃工匠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把博山打扮得琉光璃彩、气势磅礴,成为“博山琉璃·明清官窑”地域文化品牌的最好印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袁菲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