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渔洋故居的“前世今生”

2015-10-30 17:23: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桓台县新城镇是建于南宋绍定元年的桓台老县城,曾是江北地区文化发达之地,朝廷为官者多、名门望族多。新城镇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2008年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山东省内的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而一切均与清初著名文坛领袖王渔洋息息相关。
  王渔洋故居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料图)
    阅读提示 

 

  桓台县新城镇是建于南宋绍定元年的桓台老县城,曾是江北地区文化发达之地,朝廷为官者多、名门望族多。新城镇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2008年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山东省内的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而一切均与清初著名文坛领袖王渔洋息息相关。

  近日,山东省旅游局发布公告,王渔洋故里景区正式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此结束了桓台县没有国家级4A景区的历史。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陈艳华 杨永杰

 

  5月9日,记者来到桓台县新城镇,在王士禛(即王渔洋)纪念馆馆长许志光的介绍和引领下,探访了这里。

    古风古韵 钟灵毓秀 

  王渔洋的名号,几乎成为桓台当地的文化地标。除了一代正宗的名号,王氏家族也声名远播,显赫于明清两代。

  王渔洋故居的原址长春园,是其曾祖、明万历户部侍郎王之垣建于明万历年间。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渔洋51岁时乞归故里丁忧,期间将长春园故址增茸,取名西城别墅。康熙四十三年(1704),王渔洋罢归故里,在这里著书立说,度过了他的余生。

  王渔洋故居主体建筑分为东西主跨两院,保留了典型的明清和民国建筑风格。走进灰瓦白墙、古朴典雅的宅院,古树苍翠、曲径通幽,一派清秀淡雅之风。徜徉在这处颇具南方风情的园林小院,满眼翠竹绿意。  

  从亭台楼阁到古色古香的建筑,从陈列的诗词歌赋到稀世碑文“圣旨”,从古宅内一片小草到参天大树……经历数百年风雨的王渔洋故居,每块青砖都可以讲述一段有关文化的故事。

  如今王渔洋故居的生活区和祭祀区,属于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王氏败落后,西跨院曾卖给盐商冯氏,因此也有“冯氏住宅”的叫法,是典型的民国建筑,现用作王渔洋生平展示区。而园林区则是完全按照原貌修复和重建的。四个主题展区,多形式、多角度全面展示了王渔洋的“衣食住行读”。

  在王渔洋生平展室,可以看到与他当年生活相关的一件件文物和展品,了解到他历仕及吟咏不辍的一生。他在公务之余致力于诗文著述,主持诗坛50年之久,康熙帝曾征其诗三百首定为《御览集》,其诗、文、词共三十余种560多卷,被誉为“一代正宗”、“文坛领袖”。

  在故居的园林区,有一处藏书阁。一直以来,王氏家族非常注重对下一代的文化教育,王渔洋将钱用于藏书,故居中唯一一处二层建筑叫双松书坞,在当时是江北有名的藏书之所。

    修复要抱有对文化的敬畏感 

  王渔洋故居保护修复工程于2009年9月开工,分为古建筑保护维修和文物陈列布展两个阶段,2013年10月全部竣工并对外开放。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曹瑞刚告诉记者,文物保护修复要抱有对文化的敬畏感。

  故居保护修复过程中,基本保存了古建筑原有的制式,如中跨院四进院落完整地保留了已有的民国建筑风格,从而保留了民国时期西城别墅沦为冯氏住宅的那一段历史记忆。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结构和风貌的前提下,院落当中不同的角落还留下了桓台解放前后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点滴痕迹。对于按照古建筑传统规制应该有而现已不存在的建构结构,如屏门、仪门等,按照古建筑专家的建议进行了地勘,在原有的地基上进行了部分修复。

  对于故居的再保护修复,曹瑞刚谈到了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尊重历史,尊重地方文化。“王渔洋故里文化旅游开发的出发点就是遵循历史文化遗产的线索,寻找历史的真相和文化的精髓,最大限度的展示桓台古县城历史发展的脉络,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另外他说,“修旧如故”是文物修复的最高境界,要做到最小干预。“这些古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不可避免地保留了不同年代的历史烙印,都是桓台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见证。”保护开发过程中,涉及古建筑保护维修的,他们坚持能不动则不动,能少动则少动,确需修复的,尽量不改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

  2012年11月,由山东省政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视察组到桓台考察,称王渔洋故里保护开发项目为“家族文化的瑰宝,文物保护的典范”。2014年8月,王渔洋故居从省内200多家博物馆和纪念馆的1400多个陈列展览中脱颖而出,荣膺山东省第二届十大精品陈列。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王渔洋文化包括王渔洋的文学成就、诗宗流派、为政思想等,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不能把它定位在文化的‘圣坛’,而是要让它走到群众当中,让群众从中汲取现实需要的东西。”曹瑞刚说。

  王氏历代家训族规凝聚着朴素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乐善好施的淳朴家风、崇文重教的入世之道、经世致用的教育哲学、清正严明的廉政家风,这些治世治学治家的理念,既成就了王氏名门望族,又影响着一方水土的文化风尚。

  王渔洋及其家族的廉政思想贯穿其家族兴盛的始终,是王渔洋文化当中最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正能量”。王渔洋初任扬州推官,累官至刑部尚书,仕宦45年,始终恪守“清慎勤”的为官准则,践行“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的为官之道。他所书《手镜》一文,既是自己一生正直为官的经验写照和自律准则,也教育后人审慎处事、洁己爱民。这些对当下的廉政文化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还组建了王渔洋文化传播小志愿者团队,组织优秀讲解员对27名小志愿者讲解员分组授课,办起国学小课堂。王渔洋故里新城的中小学学生走进王渔洋文化景区,了解王渔洋及其家族文化,争当小小讲解员,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目前,王渔洋文化入选“文化齐鲁创意山东品牌100”文化品牌、淄博市重点文化品牌名单。一处故居,是历史长河的缩影,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也将随着这些古老建筑,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加厚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盈盈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