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经济发展谱写百姓幸福曲

2014-05-13 14:2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初冬的夜晚,人头攒动,淄川鲁泰文化广场退休干部陈大娘组织的舞蹈队每天晚上都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看;沿着淄川般阳路西行,孝妇河畔的柳泉休闲广场,另一支群众自发组织的腰鼓队锣鼓喧天。倚栏远眺观景,沿六龙桥细步听歌赏舞,构成了淄川城镇居民夜生活的一道独特景观。

     而几年前,与柳泉广场唇齿相依的孝妇河,还曾是“接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沟渠。2004年以来,淄川区投巨资完成孝妇河淄川城区段防汛改造工程。如今,沿河而建的假山瀑布、亲水平台、荷花池,与柳泉广场遥相呼应,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淄川百姓终于能在自己向往已久的“客厅”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了。

   淄川是一个有着72万人口的区县,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较快发展,每一位淄川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当他们中有人遇到失业、养老、生育等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时,谁来保障他们的利益?淄川区的做法是: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保障事业,让人人都能共同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村村通路、通水”是山区群众最盼的大事。淄川山大人稀,全区村道680公里。“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曾是乡村道路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淄川区大力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共完成通村水泥路550公里,让东、西部十几个乡镇的农副产品走出大山,成为百万农民名副其实的经济生命线。

   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淄川区40多万农村人口分布在山区,过去常年闹“水荒”的人口涉及10多万人。农村资源性缺水一直是历届党委政府关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淄川区从2002年开始,按照先解水困再保“安饮”的思路,先后投入1100万元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区7个乡镇90多个村、11.6万人受益。

    农民看病药费能报销,60岁以后还能领上“退休金”,城市特困户有了“免费超市”……这些曾经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淄川已成为现实。

近年来,淄川区在聚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盼望解决的事情做起,构建起困有所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

  自2002年起,淄川就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4万余人次,发放保障金3512万余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同时,实行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年收入低于800元的农村居民给予差额补助。目前,全区8431名特困农民像城里人一样领上了“低保金”。

以“老有所养”为目标,该区在农村全面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吸引了10万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基金积累达到5640万元,有1.23万名农民领上了“退休金”。与此同时,全区建起了19处敬老院,集中供养能力达到65%,现已有1635名“五保”老人在省、市、区、乡镇四级政府供养下安享晚年。

   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4年淄川区在全省首批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年来全区共有63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口30多万人。

    针对下岗职工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淄川区通过“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仅2006年以来,就累计安置4050等困难群体1045人就业,全区净增城镇就业再就业达到1.5万人。同时,把1.3万多名城镇职工和1.2万多名自由职业者纳入医保范围,为3.8万多名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办理了参保手续,让城乡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晓雨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