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坤:扎根红土壤 有机农业富村民

2013-10-24 12:15:00    作者:马鑫 仇晶   来源:大众网淄博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遥想当年路沟坑,崎岖运粪难。百姓愁,日夜思新路……喜今日,党英明政策甜……天壑变通途……从此种地不再难……”9月11日上午,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王家庄村“第一书记”宋学坤、村书记王玉帅带领村两委成员和部分村民打扫即将开通的西坡生产路,正干得热火朝天,村民小组长王玉午发现了路面上这首长达117字,名为《满江红·庆竣工》的诗。大伙围拢过来,一边念着,一边咂摸着里面的含义,王玉午大声说道:“跟这诗里写得一样,宋书记来了之后帮着筹钱修路,这路真是修到咱们老百姓的心里了。”

    编者按:作为山东推动社会扶贫方面的一项重要创新,2012年4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开展“联百乡,包千村”行动,选派了“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

    2013年是为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三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支持“第一书记”工作,促进农村建设和发展,大众网淄博站在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淄博市网络文化办公室的主办下,于2013年9月开展“走近‘第一书记’ 共建美丽乡村”大型网络宣传报道活动。大众网淄博站将对淄博市优秀“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与报道,弘扬艰苦值守、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共建美丽淄博的决心,开展帮扶活动,为淄博市农村脱贫和经济发展助力加油。

宋学坤:修村路、建书屋、安路灯 村民写诗歌颂党

大众网记者 马鑫 仇晶

宋学坤在王家庄的田间地头接受大众网记者的采访(曹亮 摄)

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王家庄村生产路在改造前与改造中(资料图片)

宋学坤与村民一道进行道路的清扫工作(曹亮 摄)

淄博市博山区王家庄村民写的《满江红 庆竣工》(曹亮 摄)

   “遥想当年路沟坑,崎岖运粪难。百姓愁,日夜思新路……喜今日,党英明政策甜……天壑变通途……从此种地不再难……”9月11日上午,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王家庄村“第一书记”宋学坤、村书记王玉帅带领村两委成员和部分村民打扫即将开通的西坡生产路,正干得热火朝天,村民小组长王玉午发现了路面上这首长达117字,名为《满江红·庆竣工》的诗。大伙围拢过来,一边念着,一边咂摸着里面的含义,王玉午大声说道:“跟这诗里写得一样,宋书记来了之后帮着筹钱修路,这路真是修到咱们老百姓的心里了。”

  多年夙愿终得偿 欢欣鼓舞感谢党

  这条生产路蜿蜒在王家庄的西坡山上,路的周边环绕着1000多亩耕地和500多亩林地,过路的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人主要是靠这条路下地干活。记者看到,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面随着地势变化而起伏不定。然而,就在几个月之前,这条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羊肠小道。

  71岁的村民王玉午指着一段角度达40°左右的陡坡回忆道:“以前是泥巴路,也就半米宽,上个坡特别困难,种地只能步行或是推小车,收庄稼的时候更麻烦,得来回几十趟的运。”但是由于村里资金有限,修路成了村民们遥不可及的愿望。

  直到宋学坤到王家村担任“第一书记”, 在派出单位中共淄博市委办公厅支持下,他为修路积极争取项目,筹措了价值20余万元的水泥沙石等物资。修路工程从7月中旬开始历经半个月的施工,在8月初建成了长1公里,宽4米的水泥路,并于9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不仅方便了种田、晒粮,清晨和傍晚村民还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这条路也成了村民眼中的“宝贝”,没事也要上去走一走。

  “真要感谢党的农村政策好,种地有补助,养老看病不用愁。还为我们派来了宋书记,实现了村民多年来的愿望,让我们老百姓心里暖和和的。”老党员辛纪美告诉记者。

  建书屋、修广场、安路灯,村民心里亮堂堂

  自从2012年4月来到王家庄,宋学坤就对村庄的未来发展有了一个大体规划。“除了硬件建设之外,最重要还是怎样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他告诉记者,自己来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筹资10万元给村里建一间农家书屋。头顶7月的骄阳,宋学坤和村里人搬运着烫手的钢板往返于施工现场,书屋最终在2012年10月1日向村民开放。

  记者看到,外表简单的书屋内部却别有洞天,屋子西侧的墙边是一排书架,上面贴着农业用书、教育图书、小说等分类标志,据介绍里面有藏书2000余本。不仅如此,书屋内还不乏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在记者采访时,还有几名村民前来借还图书,

  宋学坤拿出两本借书记录告诉记者:“图书室在村里挺受欢迎,几乎天天有来看书的,还可以上网查资料,说明村民有这方面的需求,这个书屋正好满足了他们。”他表示,村民经常来书屋寻找提高种植技术的图书,无形中帮助他们科学种植提高收益,读书、学知识、提高素质对村民带来的影响将是长远的,好的学习习惯也会不断传承给下一代。

  书屋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而村头一块20米见方的广场则成了村里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块广场是利用修路剩下的材料硬化的,广场上还安了崭新的健身设施。村内路灯老化破损,夜晚村民出行不便,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宋学坤筹措资金近6万元在村里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现在王家庄村晚上亮堂堂的 。王家庄妇女主任孙春红说:“有了路灯照亮,广场让村民健身有了地方,村里也自发组织了舞蹈队,每天晚上都很热闹,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发展有机农业 激发村庄发展活力

  现在的宋学坤已经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干部形象,一件运动衫、一条灰裤子、一双旧布鞋,这一身行头因他与村民一道清扫路面而沾满了灰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生怕形象不好,一直坚持要将衣服换下来。“平常就是这样子,在村里工作没那么讲究的。”他说,当“第一书记”最大的感触就是,人民淳朴、勤劳、对党的拥护和热爱。他坦言,自己从村里老党员身上学到很多,他们为村庄建设做出的大半辈子努力,而自己也要想办法帮助村庄发展。

  “根据市里的脱贫奔康工程政策,我跟村两委商议,决定发展以合作社为依托的村集体经济,根据王家庄的土地资源优势走有机农产品的路子。”宋学坤说,王家庄位于有着“山东有机农业第一镇”之称的博山镇,土壤中含有富含多种有益微量元素,过去有种植小米、花生、地瓜等杂粮的习惯。因此他考虑如何在不改变王家庄种植传统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

  宋学坤帮助成立了康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经过多方了解和联系之后,与淄博市农科院结成对子,在村子里专门开辟出一块“地瓜试验田”选取四个外来的地瓜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良种选育比较实验,最终选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地瓜品种进行推广和深加工。“短期内虽然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在以后逐渐发展起来,每亩地的收益能够提高30%左右。”

  王家庄村党支部委员王兴告诉记者:“宋书记助民致富不遗余力,村里人都盼着他能继续留在村里,帮着村里发展的更好更快。”

初审编辑:曹亮
责任编辑:王盈盈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