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吕凤琴:聊斋剧目为五音戏找到了回家路

2013-10-14 08:5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云翠仙”一角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凤琴在接受大众网专访时表示,通过发掘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聊斋故事,淄博的地方戏种五音戏获得了更宽广的展现空间,五音戏的地域特色也得以更好的保存,吕凤琴坦言,《云翠仙》等系列聊斋剧目为五音戏的发展找到了回家的路。

演出前,吕凤琴修饰自己的妆容。

 

每次正式演出开始前,吕凤琴都要现在后台练上一练。

凭借扎实的唱功,深情的表演,吕凤琴扮演的“云翠仙”一角收到观众们的追捧。

  大众网淄博10月13日讯记者 马鑫 仇晶)10月11日、12日,作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参评剧目,新编聊斋五音戏《云翠仙》在淄博的两场演出大获成功。戏中“云翠仙”一角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吕凤琴在接受大众网专访时表示,通过发掘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聊斋故事,淄博的地方戏种五音戏获得了更宽广的展现空间,五音戏的地域特色也得以更好的保存,吕凤琴坦言,《云翠仙》等系列聊斋剧目为五音戏的发展找到了回家的路。

  多年打磨、几易其稿 《云翠仙》将继承发展融一身

  “第一场出场的时候,几乎全是用的老唱腔,有一些老的曲牌。但在情绪爆发的时候,我们又是敞开的。”吕凤琴告诉记者,《云翠仙》初排于2005年底,为了让戏变得更唯美,当时吸收借鉴了很多其他戏种的优点。“但是,去年和今年这两稿,我们又经过了多次打磨、修改,请省内、省外的顶级专家一次一次的提意见,动过一次大‘手术’。”吕凤琴表示,虽然几经修改,但整个戏的知识框架并没有动,只是加入了更多颠覆性的唱词,使得戏的内涵更加丰富。

  “几经修改,前期一直在想怎么样唱腔美,怎么样好听,但我们现在是要找回回家的路,找回五音戏原始的唱腔。”吕凤琴告诉记者,如果五音戏想在全国的舞台上叫好,完全学习京剧、昆曲永远不可能成功,五音戏必须找回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我们是将继承和发展融为一体,做成的这个戏。”吕凤琴说。

  双“非”结合 五音戏找回了淄博文化的“根”

  对于将聊斋故事作为五音戏创作题材的尝试,吕凤琴坦言走对了路,找到了淄博文化的根。“五音戏在‘鲜樱桃’老师时期,创作观念其实是很新的。”吕凤琴认为,这种超前性是基于一种本土观念,扎根于民间。“从民间提炼出来,经过升华再搬到舞台上,讲述人们身边的事情,所以当时人人喜爱五音戏。”吕凤琴概括道。

  “《云翠仙》既是五音戏,又是聊斋。蒲松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也是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到了一起。”吕凤琴表示,除了聊斋系列剧,以后还可以尝试将五音戏和齐文化结合在一起。“用淄博的方言,演淄博的戏,会更加正统。而如果用其它的形式,可能就失去了淄博本地的特色。”

  培养“小”、不忘“老” 五音戏传承有了新变化

  谈到近年来五音戏在传承方面的成果,吕凤琴表示变化很多。“今年就有两个学五音戏的小孩子获得了戏曲小梅花奖。”吕凤琴告诉记者,通过大力的宣传,如今五音戏已走进了学校,相信五音戏会逐渐振兴起来。

  谈到五音戏传承的方法,吕凤琴表示要两头兼顾,培养“小”、不忘“老”。“娃娃听到五音戏的旋律觉得很好听,耳朵上接受了,就会慢慢喜欢上五音戏,我们能培养的种子也会多起来。此外,不可缺少的就是老人,虽然戏迷都是老人,但老人恰恰是给孩子灌输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五音戏不要丢掉老观众,也不要丢掉娃娃。”吕凤琴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