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齐文化的“解说者”

2013-05-29 18:10: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临淄 齐文化 齐都镇 韩娥 齐地
[提要]姜太公旅游中心是依托姜太公衣冠冢而建的,主要由姜太公祠和太公三子丘姓始祖穆公祠组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国故城遗址面积15.5平方公里,位于临淄区齐都镇,城垣遗迹尚存,由大城和小城组成。

       姜太公祠

  山东省淄博市的临淄是齐国故都,是齐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级风景名胜区。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齐,都营丘,建立周代齐国。太公行富民强国之政,树表东海,蔚成泱泱大国之风。至桓管称霸,临淄人口已过20万,号为名都。战国时期临淄的富庶繁荣,海内称最。自太公封齐建国至秦并六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周代齐国都城,长达800多年,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司马穰苴,田齐威王和宣王,以及孙膑、邹忌、田单等明君贤臣,都曾在这里建功立业,各展才华,充实和升华了齐国的历史和文化,使临淄成为“钜于长安”的东方名都

  文物古迹
  天下称奇
  悠久的历史,为临淄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被誉为宏大的“地下博物馆”,如荒台密集的宫殿建筑遗址,巧夺天工的故城排水道口,壮观雄伟的城墙残垣,举世闻名的东周殉马坑,奕世相传的孔子闻韶处,气势巍峨的田齐王陵,星罗棋布的临淄古墓群,叹为观止的后李殉车马……此外,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5处,市、区级48处,156座大型古墓。300余处古文化遗址、台基,分布在临淄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
  齐文化在世界上独具特色,举世无双,她是东方古文化的精华,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齐文化旅游资源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艺术、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堪称得天独厚、博大精深。在春秋战国都城遗址中,临淄的历史遗迹保存之完好、史料之丰富,均居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各春秋战国都城之首位,完全可以作为春秋遗迹文化的代表,与西安的秦汉唐遗迹文化、北京的元明清古建筑园林文化,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构成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
  近年来,临淄区依托丰富的齐文化资源,开发齐文化,发展旅游业,新建了一批文化品位较高的旅游景点。相继建成了姜太公旅游中心、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改造了故城排水道口、东周殉马坑、齐王宫仿古建筑群,形成了齐文化旅游景点的规模优势,引起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被列为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齐文化旅游区。尤其是1994年9月依据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后李殉车马坑建成的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1997年5月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国故城遗址建成的齐国历史博物馆,堪称国内历史文化景点一流水平。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坐落于淄河东岸、后李文化遗址之上。1990年,发现一处春秋时期的车马坑,经勘探发掘,共出土古战车13辆,殉马38匹。整个车马坑规模之大、时代之早、保存之完好、文物价值之高,世所罕见。这在文物考古界引起强烈反响,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为保护开发好这一文物资源,临淄区投资建成了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古车博物馆。该馆集中了我国60余年古车的研究与考古成果,包括中国历代古车马陈列和后李春秋殉马车展两个组成部分,原样复制战车19辆,制作微缩模型100余辆,通过文物、模型、图片、名画、文字,全面展示了中国古车的辉煌历史和领先于世的制车技术。
  齐国历史博物馆建造在齐国故城宫城遗址东部,是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该馆以齐国故城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的特殊形制作外形,青砖砌垒,系我国十大异性博物馆之一———古城堡式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顶高15米,内分两层15个展厅。通过300多件珍贵文物和大量的文献资料、模型、沙盘、雕塑、照片、图表、电视、电影等展示手段,全面介绍了齐国的产生、发展、兴盛、衰亡史。陈列内容以齐国历史为纲,以时代先后为序,突出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历史时期,其特点是既展示了历史,又突出了文物,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姜太公旅游中心是依托姜太公衣冠冢而建的,主要由姜太公祠和太公三子丘姓始祖穆公祠组成。姜太公祠通过壁画、雕塑等形式全面展现了姜太公的丰功伟业;丘穆公祠由世界丘氏宗亲会丘正吉先生捐资修建,是凭吊太公封齐建国功业的惟一赐履之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国故城遗址面积15.5平方公里,位于临淄区齐都镇,城垣遗迹尚存,由大城和小城组成。小城即宫城,南北2公里多,东西1.5公里余;大城即郭城,南北4.5公里,东西3.5公里。桓公台,相传是齐桓公宴请宾客,聚会群臣的国宾馆。遄台,相传为齐国战马集结之处,是天下第一个赛马场,齐威王与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城排水道口,巧夺天工,既能排水,又能御敌。孔子闻韶处,记载着一个流传千古的史话,公元前517年,孔子在此听到韶乐,大为赞赏,感叹曰:“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殉马达600多匹,场面之壮观,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坑相媲美,为研究春秋时期齐国的经济、军事和殉葬制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当代绘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挥笔写下“殉马奇天下无”。故城西北部的高阳故城,是南北朝时期高阳郡的驻地。当时的高阳太守贾思勰,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家,他撰写的《齐民要术》对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故城西北稷门一带,即是“百家争鸣”典故的发源地,世界上最早的社会科学院———稷下学宫。齐宣王为稷下学宫“开康庄之衢,高门大屋,揽天下诸侯宾客”,招致儒、道、法、阴阳、兵、农、名等诸子百家,讲学鸣辩,稷下学宫经历150多年,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齐王陵”,又称“四王冢”,是田齐威、宣、缗、襄四代君王的墓葬,位于齐国故城东南,牛山东侧,依山势东西并列,四陵平均高27.25米。周长154.25米,俨然四峰并峙,气势巍峨,十分壮观。其东北方向隔胶济铁路,除了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二王冢”外,其余156座千年古墓中,有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的管仲之墓,位于牛山北;有齐景公墓、名相晏婴之墓,位于故城廓城内;有“二桃杀三士”的“三士冢”,位于城南;有火牛阵大败燕军的名将田单的墓,位于城东;有兵法家司马穰苴墓、汉高祖刘邦之长子汉齐王刘肥的墓,位于城西南旷野之上等。绵绵数百年,泱泱都城池,从以上所述的故城、台基、古基,可见齐国都城当年的繁华富丽。
  膏腴之地
  人才辈出
  除了上述古文化遗址和文物,作为临淄旅游资源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宗教、神话、民间艺术、民俗等方面的齐文化也十分丰富。
  膏腴之地,造就了无数风流人物,如姜尚、孙武、孙膑、田单、司马穰苴等杰出的军事家,管仲、晏婴、鲍叔牙、房玄龄等卓越的政治家,左思、左芬、段成式等优秀的文学家,淳於意、薛风祚等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他们的功绩永垂青史,学术思想在现代文化的构成中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们既是齐文化的创造者,又是齐文化的塑造对象。他们的学术思想、著作活动是临淄旅游资源的潜在宝库。例如,根据研究,管仲学派是稷下学宫中一个力量最强大的派别,是由该学派奠基人管仲及齐国推崇管仲的历代学者构成,并受到官方扶持的历史悠久、阵容庞大的学术派别。《管子》一书是管仲学派的一部独立的代表作。
  临淄古时的宗教以“八神”为代表。它们是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研究认为,齐地“八神”是进入原始农业的齐地不同区域的先民供奉的不同神祗。姜太公分封齐地之后,允许各地民众仍然信奉本部族的神祗,使“人民都归齐,齐为大国”。据《史记·封禅书》讲,天主之祠,在天齐。天齐渊俗名温泉,是自古以来的名泉,位于临淄牛山山脚下的淄河岸边。《齐记补》引晏子曰:“吾闻江深五里,海深十里,此渊与天齐。”当地先民崇为:“天之腹脐”,天下中心之所在。先民在此祀天,祈祷风调雨顺。每逢重阳祀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天齐渊背山临水,景色优美,其所在的牛山,清代时被列为“临淄八景”之一。
  随着齐地航海业的起步和发展,海洋的神秘性与形形色色的海外传说相结合,构成了一个神秘莫测的海外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海仙崇拜。海仙崇拜又和“长生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东部海滨赢得了广泛的信徒,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原始宗教“方仙道”,对世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甚至于几代君主到东海中求仙求药。《史记·封禅书》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土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至海上恐不及矣,使之乃赍童男童女,入海求之。”自唐以后,仙话盛传不衰,又形成了著名的“八仙过海”的传说。
  崇尚武勇
  歌舞升平
  齐文化的时尚风貌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可作为旅游资源的也很多。其中,崇尚武勇和兴衰的音乐舞蹈是最为突出的。
  齐地尚武源远流长。有研究者认为,齐地的土著夷人就以善射而著称。夷人的“夷”字就是“大”(正面伸臂之人的像形)的身上挎个“弓”组成的。东夷英雄“后羿射日”的神话是夷人善射的集中反映。蚩尤也是齐地人的骄傲,奉祀为“八神”中的“兵主”。时至春秋战国,崇尚武勇更成为一代时尚风气。《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荀子·议兵》篇有“齐人隆技击之说”。技击,指搏斗的技巧,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武术。自齐国首创技击之术以后,2000多年中,一直是中华武术的代名词。《管子·七法》则记载了管仲曾向齐桓公提出选拔“拳勇股肱力秀于众者”的建议。齐国的尚武风俗,不仅在当时齐国的称雄争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绵长。两汉时期的游侠格斗,魏晋时期的泰山习武团体,隋唐时期的山东剑术,宋金时期的梁山拳、梨花枪,以至明代的武派大宗,直至当今的武术流行,人才辈出,均以先秦之齐国的武术为其渊源。
  如前所述,当时齐国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军力强大。与此相应的是,齐国的乐舞也非常发达。考古人员在齐国故城遗址及周围地区,曾发掘出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文献记载中各类乐器无所不有。《战国·齐策》描写临淄居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临淄城内遍布娱乐场所,音乐实践活动丰富而普及。
  《诗经·国风》中的11首“齐风”,实际上就是流传在齐国的民歌。齐国的优秀歌手绵驹,史称“绵驹居高唐,齐右善歌”,影响巨大。民间女歌唱家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哀乐”使雍门“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其曼声欢歌”又使得“一里老幼,喜跃舞,不能自禁,忘向之悲”。据说,雍门的人至今善于歌唱哭泣,就是效仿韩娥流传下来的声音。
  有“三代遗声”之誉的韶乐是齐国音乐的精华,传说是舜帝时的乐舞。由于东夷人以鸟为图腾,舜的形象在传说中就是鸟头人身。韶乐演奏时,乐工用五彩羽毛作装饰,扮成各种类型的飞鸟,翩翩起舞,款款而歌。其演奏盛况,让人心醉神迷,以至于孔子耳闻目睹之后,竟然“三月不知肉味”。韶乐失传之后,对其盛况只有从民间闹元宵时“百鸟朝凤”的大型群舞和“百鸟朝凤”的民乐演奏中窥之一斑了。
  齐文化中与音乐有关的典故不少。齐康王喜欢万人舞,他豢养的舞伎,“食必梁肉,衣必纹绣”。齐宣王迷恋乐舞,“使人吹竽,必三百。”而齐闵王却喜欢听竽的独奏,以至暴露了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还有,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三个月时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齐国施展阴谋,选80名能歌善舞的美女献给鲁定公。这些美女身着鲜艳的文衣,唱着悠扬的歌,跳起优美的“康乐”舞,终于使得鲁定公“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临淄,向世人解说着古老,也向世人展示着新韵。临淄区委、区政府携56万热情好客的临淄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各路宾朋,前来旅游观光,共同解读齐文化。

       方金字塔———田齐王陵(齐、威、宣、襄王)

晏婴墓

管仲墓

古车博物馆外景

姜太公衣冠冢

春秋殉车马

景公墓殉马

北魏大石佛

金银错镶嵌铜牲尊(战国)

桓子孟壶(春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盈盈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